- 高润浩;赵鲁杰;
《司马法》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两部经典兵学著作。前者是我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是先秦时代司马之官治军用兵的法典;后者被尊为中国"兵学圣典"。以下考察了《司马法》的来龙去脉,古《司马法》与《司马穰苴兵法》的关系;分析了《司马法》与《孙子兵法》以及司马穰苴和孙武之间的地域背景、家学渊源和学术传承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司马法》与《孙子兵法》的共同特征和鲜明差异进行了比较。
2015年04期 No.11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珏;董蕴河;
两周之际,郑国最先开启争霸的历史,却因战略运用失误,没有争得霸权。以下从郑国与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互动的角度,回顾郑国谋取霸权的过程。考察的时间跨度105年,历三代封君。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对郑国的谋霸战略得失进行批判性的客观分析,研究的旨趣在于挖掘经验和教训,并阐释现实意义。
2015年04期 No.11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海燕;
作为《淮南子》一书中论述兵学问题的专篇,《兵略训》包含着丰富的兵学思想。从战争观、道论、用兵思想、将帅观等几个方面来看,《兵略训》对《孙膑兵法》多有继承,二者呈现出一种先后相继的承递关系。但是,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孙膑更加强调战争的作用,而《兵略训》则是立足黄老道家来谈论军事问题,而且较多的吸收了儒家的为政理念,更加注重社会政治,从而使二者又呈现出较大的相异性。
2015年04期 No.11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中义;
徐光启生活于社会历史转变较大的时代,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的形势下,满怀爱国热忱,在军事上力图用西方传入的技术装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部队,改变明廷面临的危局。徐光启提出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是建设一支精锐部队的根本途径。还具体提出了如何实现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的办法。为了挽救明王朝衰弱的形势,徐光启对边海防既提出了总体战略,也提出了局部战略,既提出了战略问题,也提出了战术问题。
2015年04期 No.114 42-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毕海林;
顾福棠以文人身份注解《孙子》,专注于旧注是否契合孙子"经旨"的评判标准,基本上秉持前代"我注六经"的孙子研究理路,使《孙子集解》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前代《孙子》研究传统。顾福棠也频繁征引近代西方军事理论与战例,以此论证孙子思想的正确性,并以近代学者的眼光重新审视孙子的战争观及战略战术思想。《孙子集解》是顾氏摆脱传统集解类兵书撰著套路、融合东西方军事思想的一次粗浅尝试,彰显了作者与清代中期学者完全不同的诠释旨趣。
2015年04期 No.11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娟娟;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的弱小之姿登上历史舞台,却能力克强敌,胜敌而益强,其在军事领域的建树令人侧目。在实力建设上,他提出了"自居于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实力建设之道,重视积蓄、保存实力,最终统一女真、建立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后金政权;在战略上,遵循了恩威并施、由弱及强、由远及近的方针,逐一消灭各对手;在战术上,崇智尚谋,善于集中兵力、重视间谍,不打无准备之仗,几乎每战必胜。但其经略辽东的错误政策及围攻宁远的不当战术,最终使百战百胜的一代战神铩羽而归。
2015年04期 No.114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永东;李振勇;
皋陶法律思想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其一是强调德法结合,其二是强调以民为本,其三是强调司法公正与审慎司法,其四是强调天人合一。其思想轮廓包括了修身、明德、敬天、慎罚和安民等要素,为后来的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元素。皋陶的思想遗产不仅为先秦儒家所继承,儒家的德法结合理论、天人合一思想、民本思想及司法公正、司法审慎等都能在《尚书·皋陶谟》中找到相对应的思想,这说明儒家思想与《皋陶谟》的思想存在着强烈的关联性。《皋陶谟》所包含的思想资源可为当下的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5年04期 No.114 61-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书正;
忠恕之道是儒学的根本大道,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和灵魂。忠表现为尽己之心,要求人们立己、达己。恕表现为推己及人,要求人们立人、达人。忠恕为君子一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忠恕与仁不可须臾分离,忠恕是行仁之方,仁涵摄忠恕。在文明社会,尽己、推己的忠恕之道,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美德,具有普世价值和永恒意义,仍需要坚守与把持。当今社会,尽忠行恕,通达仁道大本,树立道德自觉,需要在敬、宽、让方面下一番修持功夫。
2015年04期 No.11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代超;
尚贤运动和贤能政治思潮是在春秋战国社会巨变中产生的两种鲜明的历史现象,二者紧密交织,相辅相成,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尸子作为战国中期贤能政治思想的重要代表,在贤能政治思潮的早起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尸子提出的一些重要政治原则,是对孔墨尚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战国晚期经荀子等系统化了的贤能政治理论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5年04期 No.11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官效臣;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交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时期。在此前兴盛的各种艺术形式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动乱而衰败滞后。相反,正是此时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在艺术审美思想上有了新的追求和认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犹如涅槃再生般化入人们的内心而显于艺术的形态之中。
2015年04期 No.11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吾铭;徐学标;
以往学者大多都把出自汉以前尚方工技之手的装饰性花体字当作秦书八体中的虫书,实际上,无论是从书体作者,还是从幡信功用而言,虫书都不可能是装饰性花体字;虫书之"虫"是指狭义上的蝮虫,之所以称"虫",是因为这种文字线条屈曲蜿蜒,形如抽象之蝮虫。
2015年04期 No.114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焦桂美;
孙星衍是乾嘉学派重要学者,少以诗名,后转向考据,其学术取向的确立,体现着时代主流学术精神。孙星衍从学术游幕到学术幕主的双重经历,为我们了解乾嘉时期学术幕府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提供了范例。孙星衍治学以博通著称,治学范围几乎涉及了乾嘉学派的各个领域,且在各领域均产出了代表乾嘉学派水平的重要成果,其研究方法也是典型的乾嘉学派的路数。这样的学者是认识乾嘉学派的重要窗口,具有典型的学术史意义。
2015年04期 No.114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石学军;王雁;韩璐;
古即墨城兴建于春秋后期的齐国,它因特殊的战略地位而成为齐国五都之一、商业名城。齐国灭亡后,古即墨城虽在西汉一度保持兴盛,成为胶东郡治、胶东王都,但在新莽时期逐渐衰微,渐失郡治或县治的资格,至隋唐时期迁至现在的即墨城。古即墨城衰微的主要原因,一是和平时期,古即墨城因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而被边缘化,并被交通便利的平度城所取代;二是战乱时期,古即墨城因战略位置重要而屡遭战争破坏。
2015年04期 No.11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方;
都城意象是古代王朝以皇权为中心的统治秩序的象征。西汉长安城由南、北城垣曲折走向提供的可意象性,兼以紫微宫的喻指,牛女像的标树,营构出以"斗城"为特色的"象天"意象,旨在营造与天同构的崇高感,彰显皇权的神圣和权威。东汉洛阳城通过都城轴线的强化和礼制建筑的营建,使皇权和礼制相衔接,营构出昭示东汉王朝德治教化的"崇礼"意象。从长安到洛阳,都城意象的变化,体现出两汉政治文化由"霸王道杂之"向"柔道行之"的转变。
2015年04期 No.114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百灵;
满汉音乐文化是我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结晶,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丰富性,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高文化的状态。本文以八角鼓为例,从它在历史上的流传及其发展,深入探讨满汉音乐文化的交融发展,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社会作用和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2015年04期 No.114 98-10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郡玲;岳红丽;
《三字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越来越多地受到外国受众的青睐,其最新译本《英韵三字经》的出版面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供给爱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友人美丽养心且到位的出口"文化产品"。本文作者就《英韵三字经》之美进行了细致剖析。
2015年04期 No.11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峰;
<正>一、中国古代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齐地是一个变化的、不断扩展的概念。西周至春秋早期,齐国的地域范围尚不大。齐襄公五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春秋·庄公元年》)和齐襄公八年(前690年)逼迫"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后,纪国的北部沿海地区成为齐国领土。据《国语·齐语》,齐桓公时齐"地南至于陶(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后,整个
2015年04期 No.114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晓华;
<正>滨州是兵圣孙子的故乡,由于人文优势、地缘优势和广泛对外学术交往的推动,近些年,滨州关于孙子研究、传播、普等方面高质量的专著、专论成果迭出,似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可谓盛况空前,在孙子文化园中应是朵比较耀眼的花。就在2015年9月12日隆重举办过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重点交流项目——第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上,又一部孙子研究新作——《孙子兵法通释》出现在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以及众多
2015年04期 No.114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艳红;李晓旭;
<正>由著名齐文化研究专家宣兆琦教授主著的《海岱地区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一书近期由齐鲁书社出版,这是宣兆琦主持的又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也是国内外第一部对海岱地区古代文明进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力作。海岱地区是海岱历史文化区的略称。作为历史地理学的用语,"海"意指渤海与黄海,"岱"则是泰山别名,"海岱"指的是泰山与渤海、黄海之间的地区,即今山东半岛。《禹贡》说:"海岱维青州。"蔡沈注云:"青州之域,东北至海,西南距岱。岱,
2015年04期 No.114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怡;李义勇;
《管子》的慈善思想源于原始社会的朴素福利观,继承并发扬了尧舜禹和夏商西周时期的德治、养民、安民、民本思想和荒政、养老、扶弱济贫的制度。其主张"以人为本","重用其民",爱民无私,"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形成了以民本、重民、爱民、利民、惠民、富民为内涵的慈善思想体系。这为齐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5年04期 No.11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善禄;
《管子》一书中多处论及吏治问题。我们把这些资料联系起来,会发现《管子》有着比较完整的吏治思想与管理思路。《管子》的吏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官吏自选拔、试用、监督、到奖惩与任免诸环节上的制度设计与见解,都对封建社会的吏治观念的形成了开创性的思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可鉴之处。
2015年04期 No.114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哲;张灿贤;
《管子·法禁》连续提到严禁臣属违犯法律、欺瞒君主、独断专权、结党营私的18种行为,称为"圣王之禁"。"圣王之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统治,通过维护君臣"和同"、惩治官员犯罪以实现君威国安;"圣王之禁"是约束官吏的行为准则,严厉禁止和打击官员的不忠不义、欺君叛国、勾结拉拢、结党营私、滥用权力、不尽职责等行为;"圣王之禁"的最终实现需要通过法治手段。前提是要有法律制度,关键是要做到"禁必欲止",实现的保证在于君主自身的治国本领。
2015年04期 No.11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新军;秦克寅;
管子指出人性结构是一个二维结构,包括"心性"和"情性",二者存在辩证互动关系。为促进人性之心性与情性的良性互动,《管子》提出了解决之道。管子关于人性的认识可以有效地指导现代组织的管理者全面、立体地认识员工并建立正确的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
2015年04期 No.11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亦弛;于孔宝;
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理论在管子经济实践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统计学、财政管理、货币通胀管理、信用契约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管子的经验对当代市场经济社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2015年04期 No.114 24-2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