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喜燕;
士气作为一种军事软实力,不仅是战争决胜的重要因素,也是治军关键之所在。传统兵学对士气问题的基本认识来自于其秉持的战争观;战争的正义性决定军队士气的根本走向;"心"与"气"作为士气的基本范畴,其辩证关系为"内心外气"、"将心士气"、"心气一体";"教戒养气"、"将帅主气"、"赏罚励气"、"以怒激气"是古代重要的士气培育之道;"击敌之气"是古代士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01期 No.10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付选刚;
孔子认为人追求"富贵"、厌恶"贫贱"、趋利避害的心态,决定了人是"好利"、自私的,只有"克己"、"克私",才能培养起人的"仁爱"品质,才能恢复"周礼",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定。孔子提出的实现社会和谐安定的"仁德"的道德规范不是"仁义礼智"等,而是"爱"、"忠"、"孝"、"恕"、"恭"、"信"、"俭"、"谦"等。
2013年01期 No.10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华清;
儒家起源问题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老问题,前人研究的较多,观点分歧也较大,不少疑点、焦点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释。在此,本文将这些论述概括为五种代表性观点,逐个分析得失,查找不足;进而克服前人混淆概念和以偏概全的不足,从"儒的命名"、"儒者的来源"和"儒家思想的来源和儒家学派的确立"三个方面对儒家起源问题作系统探讨,并从"儒"字字形入手,对"儒"的命名作了大胆、合理的推断。
2013年01期 No.103 28-3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白若萌;
东汉早期山东南部便有佛教流传,东汉后期山东西北部也开始了佛教传播。魏晋时期山东处于佛教的初始阶段,发展缓慢。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后赵崇佛和佛图澄弘佛,山东北部开始大规模传播,泰山成为佛教传播中心之一。南部的琅邪佛教兴盛,大批高僧南渡传法,为江南佛教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南燕定都广固城,青州遂成为北方的佛教重镇。
2013年01期 No.10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姣姣;
"游"体现庄子对自由的执着追求,是庄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追求自由、诗意的理想境界,集中蕴积在"游世"、"游心"和"游境"的生存体验中。"游"作为一种生命动势及审美的节律呈现,成就于人与自然、身行与心知、个体与社会的有机合一,且融入真实、全面、自由的"真人"之境。在庄子那里,身体之游是以身体之动而身临其境,精神之游则是超越世俗的思想之游,真正的、完整的"游"性体验也必须是身体之游与精神之游的共融及合成。这种身心之游且共融所蕴含的艺术精神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创作和欣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3年01期 No.103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旭;
《淮南子》对墨子持有复杂的政治认识与态度,这在秦汉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出发,"批墨"是《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但与此同时,《淮南子》也内在地显示出"尊墨"的政治情怀,进而试图对墨子政治思想有所借鉴和汲取,达到"融墨"之理论目的。对待墨子及其政治思想的历史态度,既凸显出《淮南子》立足黄老,融通诸子的博大精神,也彰显出墨子在秦汉政治思想发展中独特的历史影响。
2013年01期 No.103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石蔚;
春秋战国时期的器乐艺术,已经成为独立的音乐形式,受先秦时期音乐思想的影响,使乐器演奏的声音形态中,蕴涵各种声音之外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意象特征,即以乐器声音、音色以及不同乐器组合象征统治者的地位,象征某种理念,隐喻某种声音背后的意义。
2013年01期 No.103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国良;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积淀形成的天人合一、重民贵民、贵和持中、刚健有为、爱国忧民等基本思想观念,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在历史上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仍然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是我们应当刻意挖掘和阐发、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秀文化遗产。
2013年01期 No.103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墉;
在文化强国战略视阈下,儒家思想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层面的理解与路径,对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儒家思想在改善人性思想方面,有其独特的智慧,具有造福社会之功效。这与奠基于不可改善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经济学所表现出的消极、懒惰与无序的市场实践形成了鲜明对比。经济持续发展目的是使生活越来越幸福,而持续发展和生活幸福,不能仅建立在经济财富上,而应更多地立足于精神领域,发展中道经济,减少欲望,增加现实满意度。
2013年01期 No.103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咏虹;
先秦时期儒家、道家都对音乐与人的情感内在联系性进行了关注,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音乐的审美体验的客观性,人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体现出对"道"的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虽然极力主张礼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在对乐的论述中,也肯定了人对音乐的感性体验。
2013年01期 No.10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鸥;
历史上齐鲁文化曾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和作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带有鲜明的齐鲁文化特色。青柯亭本《聊斋志异》是《聊斋志异》的原始木刻本,在《聊斋志异》的传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由同为齐鲁人的赵起杲主持刻印出版的,其面世过程及背后的成因反映了齐鲁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影响。
2013年01期 No.103 70-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德荣;王化冰;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商业化和功利思想的过度泛滥,引发的诸如滥用违禁药物、赛场暴力、虚假介入等而出现道德滑坡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阻碍着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以道德见长的齐鲁文化中和谐、守信、重义轻利等思想是对当今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启示和完善,将齐鲁文化精髓融入奥林匹克运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使命。
2013年01期 No.10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纪群;杨亮;
民间工艺乃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历程几乎同步于人类历史进程。山东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传统文化资源丰厚。今以发端于齐地境内传统工艺为例,进行涵盖自然地理与社会历史多项因素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探索其演进路径,以历史考据的方法总结其发展规律,以古鉴今,在回顾齐文化曾经辉煌的一隅的同时引发对于传统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现代化的当代思考。
2013年01期 No.103 77-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玉安;孙琪;孙虔;
颜文姜祠作为一种礼制祭祀性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大特殊现象,由来已久,其建筑的形成必然与传统地域文化渊源至深。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齐文化以一种独立的地域文化登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它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以广收博采,融合汇通之特点以及丰厚的思想内容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穿透力对颜文姜祠的建筑形态的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建筑文化。
2013年01期 No.103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同英;
民间锣鼓,是在我国各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打击乐组合,历史悠久,品类繁多,风格与特点各异。地处鲁中的淄博锣鼓便是其中保存完好、颇具特色的一组清锣鼓。该锣鼓丰富多彩、鼓谱众多;乐器齐全、组合各异;乐谱连缀、各有特色;演奏形式、灵活多变;音乐特征、与众不同。但目前仍需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2013年01期 No.10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烨;
淄博青花鱼盘作为齐鲁文化和北方陶瓷历史的经典代表,是我国鱼文化和陶瓷文化的完美结合,历史悠久,深受齐鲁人民的喜爱。本文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淄博青花鱼盘的发展历史,兴盛条件的分析,总结出淄博青花鱼盘受欢迎的原因,同时对复兴淄博青花鱼盘市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市场和产品所具备的优势进行分析,展望未来淄博青花鱼盘的美好发展。
2013年01期 No.103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胜团;葛志毅;
"克己复礼为仁"一章,是《论语》一书中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尤其表现在"克己"、"复礼"、"归仁"的训解上。但是,诸说多有不通,且有在逻辑上混乱之处。此章大意应该是:孔子说:"能够做到自己胜过自己,并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依礼而行就是仁。如果有一天,人人都能自觉主动地‘克己复礼’,人人亦皆受惠其中,也就会出现‘天下’之人皆以仁为价值取向、并且身体力行于仁的效果。‘为仁’应当主动自觉地从我做起,难道指望从别人开始?"颜渊问于孔子:"请问为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视、听、言、动皆依礼而行。"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是我会致力于老师所说的话。"
2013年01期 No.103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20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景以恩;
夏民族,扩大而言之,即华夏族的起源问题,历来有东西方两说。早年,王国维主张华夏族起源于东方,后杨向奎先生因之。后来,傅斯年主张夷夏东西说,即夷族居东土,夏族居西方。近年,李学勤先生认为:夏朝管辖地域不仅限于西方,也包括东方。笔者根据古史记载,认为李先生所说夏朝兼有东西方地区实为晚夏时代情形。早夏时代,夏民族不仅源于东方,且在山东建早夏王朝。后来,夏朝西迁,始兼有东西方之地。同时,夏祖尧舜禹及始祖黄帝亦皆源自东方。
2013年01期 No.103 111-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怀通;
"三监"指的是管叔、蔡叔、霍叔,没有武庚,在传世与出土文献中,以今本《逸周书》中《作雒》的记载为最早。《作雒》是制作于春秋时代的篇章,因而所载"三监"人物相对较为可靠。"三监"叛乱被平定后,霍叔可能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之后被封于霍山之下建立霍国。管叔、蔡叔在武王之世都没有受到封建,被冠以管、蔡的称呼,可能是因为其子嗣在成王之世被封建于管、蔡的结果。
2013年01期 No.10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史少博;申圣超;
《管子》认为,治理国家既要采用怀柔政策,主张为政者"先之以德",通过整饬四维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又强调"法不可不审",主张通过严刑峻法来树立君主的权威,赏罚严明,使人们严格遵守各项法令制度,坚持"且怀且威",礼法并重,其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2013年01期 No.103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赖井洋;郝翠荣;
管仲与李觏均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主张以"循公而不私"、"义利并行"为价值原则,倡导富国富民之社会功利;管仲开社会功利思想之先河,佐桓公九合诸侯而一匡天下,李觏则始倡有宋一代之功利主义思潮,推进社会变革,"匡国济民",成为"北宋的一个大思想家",两人思想影响深远。通过对管仲与李觏功利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功利主义思想的历史联系及社会作用,于今天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013年01期 No.103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管子学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1987年下半年创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本刊辟有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齐史研究、齐文化觅踪、古代学术思潮、古今论坛、文物与考古、新出土文献研究、学术动态、学术综述等栏目。为提高稿件质量,促进百家争鸣,兹将本刊对文稿的要求敬告如下:一、论文应符合研究范畴,以研究成果能被可资借鉴为目标。二、论文形式符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检索与评价规范》(2006年版),尤其强调要有足够数量的参
2013年01期 No.10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