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君;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早期的学术领袖,他由贱而贵的不凡经历,显示出稷下先生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及稷下学宫的用人特点。淳于髡赘婿出身,因事获髡刑,地位低微,又加之齐地巫儿婚俗盛行,其实为巫儿婿。稷下学宫集政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双重属性。淳于髡被立为"上卿"、"列大夫"、"上大夫"、"诸侯主客"、"博士",说明了他在稷下学宫中的荣耀地位,并非是官职。
2011年04期 No.9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阳;王赛;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重要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被人尊称为"历史的巨人"。荀子的音乐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他强言力说若要让音乐成为教育人的工具并阻碍其进入邪乱,就必须要遵循道德伦理的准则。《荀子.乐论》是荀子关于音乐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不但全面阐释了荀子的音乐思想,更对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了荀子音乐思想中"重善轻美"的思想倾向,并对其这种思想倾向的非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便人们对荀子的音乐思想有更全面、更重要、更客观的理解、认识和把握。
2011年04期 No.9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玉建;
作为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哲学的集大成者,《易传》对先秦尤其是战国时期儒家争辩愈来愈激烈的性命论这一哲学主题,给予了积极、正面的理论回应。《易传》确立的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标识的性命合一论,既是对先秦儒家性命论的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整合与开新,同时对后世儒家性命之学的演变与发展,具有范导性的哲学意义。本文从性命范畴内涵的确立、性命合一论的理论建构等方面,分析、揭示了《易传》性命之学的思想精髓。
2011年04期 No.9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孔雁;
《韩非子》一书中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用人思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管理思想的基础和前提是人性自私论。韩非提倡君主善用人,不能事必躬亲。对人才要有合理的选拔标准和途径,尤其要有自己的决断力,能够根据下级的工作实绩进行选拔辩智且洁修的人才。他主张使法择人,基层选拔,袭节而进,逐级晋升,提拔实用性人才。还要摒弃人情,任人唯贤,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提拔的前提,并且提倡内部提拔。在用人原则上,他强调"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一职不设二官,用人不疑,用人所长,并且指出作为管理者的君主无需有所长。
2011年04期 No.9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邵先锋;
春秋时期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但政治、经济上的变革,导致诸侯作大,王室势微,政治秩序混乱,反映出中国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专制社会过渡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两性关系呈现多样化,许多现象也同时被现存的古代典籍清晰地记载了下来。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而且也可以同时佐证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期,这些现象表现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习俗的延续与承继性。
2011年04期 No.9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纪荣;
春秋战国之际,士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从封建束缚中游离出来,开始建构自己的思想学说和体系,诸子百家都希望"以其道易天下",他们以道义为己任,在参与政治及价值追求上都体现出了士人的超越品格,他们秉持"道统",与世俗权力的代表"政统"相制衡,展开了士人处理自身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新起点。
2011年04期 No.9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吕逸新;
"慎言"是孔子言说的重要原则,《论语》"慎言"意识的产生与"言"的神圣性、权威性,"述而不作"的文化理念及君子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慎言"意识决定着《论语》的言说方式,体现在文体形式上必然有其独特性,并对后世文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古代文体的形式规范和古代文学的风貌。
2011年04期 No.98 59-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宣兆琦;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倡导、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一并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齐文化作为山东两大传统文化之一,既是我国一支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代文化建设必须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方面讲,齐文化在山东文化大省建设战略中势必占有重要的地位,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2011年04期 No.98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国良;
"无为"是老子之道的精髓。"无为"是"不为"中有"为","为"而"不违",即顺任自然,不逆自然规律而妄为强为。无为思想意蕴丰富,其要旨一言以蔽之,就是"保持和谐"。所提出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处下不争"、"清心寡欲"、"知足知止"等观点、理念,对于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保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仍然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2011年04期 No.98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褚兆勇;
曾子的孝道实践包括尽全力养父母的身、心,珍重生命、不遗父母恶名,委婉劝谏父母的过错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解决现代德育中存在的不知如何孝敬父母、不爱惜生命、以及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等问题都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2011年04期 No.98 88-9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蔚青;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本文系统阐述古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的意义及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即具有什么品质和能力的人。
2011年04期 No.98 92-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峰;尹玉吉;
关于清朝中期医学典籍《吴医汇讲》及其审稿的性质问题,我国学术界不少人认为它是学术期刊,并且是中国学术期刊的起源,其审稿制度属于"同行审稿"。文章提出相反观点,认为学术期刊及其同行审稿制度的条件,首先产生和成熟于西方,史料也表明同行审稿制度首先产生于西方;《吴医汇讲》不是学术期刊,而是属于传统书籍;其审稿制度也不是同行审稿。
2011年04期 No.98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布林;丁阳;
秦王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所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奠定了中华一统2000年的政治格局。然而赢氏秦国在西周末年仅仅只是周天子册封的"西垂大夫",后经数十代秦人的艰苦创业,终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在这过程中,秦国国都数次变更,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因素耐人寻味。
2011年04期 No.98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百灵;
郑声的兴盛,是历史环境、社会背景等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也是其自身极具生命力而不断发展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郑声被斥为"淫声"的背景下,郑声不仅禁之不绝,而且越来越兴盛,究其原因,关键是郑声的社会需求和传播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壮大,为郑声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中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城市的发展为郑声的兴盛创造了物质基础,城市社会各阶层需求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郑声的繁荣,使郑声演艺人队伍得到不断壮大。
2011年04期 No.98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学功;
先秦秦汉"瓯"之载记,实际反映出瓯人族群发展、分布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分散性特征。商周时期,越共同体之部族、方国已经成为商周政权较为松散的朝贡体系的一环。其方位在今浙南、闽北在内的东南临海区域,古为"越"之族系,百越之一。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瓯越文化遗址群在浙南之温州、台州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并且至迟在商周时期,浙南的温州、台州等地已经出现了毋庸置疑的文明社会形态的因子。
2011年04期 No.98 107-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曙光;
《管子》有三分之二涉及经济内容,其论及范围也十分广泛,诸如国际贸易竞争、经济运行调控、防止贫富分化等思想,几乎将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涵摄在内。就当时环境条件而言,《管子》的微言大义是极其精湛而有洞见的。其中许多经典理论对于当代经济发展模式建构仍具有现实启示和指导价值。
2011年04期 No.9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巩曰国;
和前代相比,宋代学者对《管子》"轻重"内容的分析,更为深入细致;对"轻重"的总体评价与年代作者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宋代学者对"轻重"近乎一致的否定评价,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他们对"轻重"著作年代与作者的辨伪,与当时的疑古思潮密切相关。
2011年04期 No.9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珏;
管子因其经济战思想而独步于先秦诸子。有关管子经济战思想的资料主要收录在《管子》"轻重"二十一篇中,其中《管子》所言的"轻重之术"是对经济战谋略的明确概括。本文通过探讨运用轻重之术的条件、轻重之术的作用、轻重之术的实施方式,试图获得对管子经济战思想的初步认识。
2011年04期 No.98 1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谷玉梅;
<正>由陈青荣、赵缊编著的《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于2010年10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王世民研究员分别为该书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副院长丁伟志先生
2011年04期 No.9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越;王滨;
<正>国子鼎,春秋时期青铜器。此鼎通高33厘米,口径27.8厘米。1956年山东临淄尧王村出土,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该器为子母口,盖面微鼓,盖中间置半环形钮一个,周边饰有三个曲尺形片状钮。直耳按于器口两侧,马蹄形矮足。腹微鼓较深,腹中部饰有一周凸弦纹。器
2011年04期 No.98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