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研究

  • 稷下学宫与黄老之学述论

    于孔宝;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稷下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文化的交流融合与齐国适宜的社会环境促成了黄老学派在稷下的诞生,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的《黄老帛书》是黄老学派的代表作品。

    2008年04期 No.86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齐史研究

  • 齐国陶瓷工艺与造型装饰特色

    张越;张要登;

    齐国的陶瓷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先齐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龙山文化的黑陶、特别是极具地域特征的齐国日常生活类陶器与各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建筑陶构件等,都充分体现出豪放与沉稳的双重造型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风格。这不仅构成了齐国独特的陶瓷文化体系,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陶瓷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后世陶瓷发展长达数千年。

    2008年04期 No.86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鲍叔牙事迹考——从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谈起

    郭丽;

    鲍叔牙是齐桓公时的政治家。他早年与管仲共同经商、参战,关系密切;后精心辅助小白,帮助小白登上齐国王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支持管仲对齐国的治理。鲍叔牙是齐国的卿大夫,曾负责为桓公推荐人才。他忠言极谏,和管仲一起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时成为最强盛的国家。上博简《鲍叔牙和隰朋之谏》中,鲍叔牙谏议桓公远离佞臣,在政治上实施新举措,取得明显政治效果。但最终因为嫉恶如仇,政治上缺乏灵活性而没有位极人臣。

    2008年04期 No.86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学论苑

  • 《周易》中“交感”思想的哲学意涵

    冯静武;

    《周易》非常重视"交"和"感应",咸卦很好地体现了《周易》当中的"交感"思想,我们认为"交感"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天地交感化生万物就是一种宇宙生成论,讲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如何产生的;男女交感始有人伦是一种社会伦理学,凸显了社会伦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而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则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交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上有重要的价值,对宋初周敦颐和二程的道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08年04期 No.8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易》神韵的文化透视——《坤》“龙战于野”的再认识

    白海溶;

    "战"之词义,主要有两解:一曰交战,一曰交媾。本文认为"战"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斗争与相合的统一,相合是其本质,"交战"义则违背了"生生之谓易"之至理;征之帛书《周易》和《焦氏易林》,认为"战"确有"交媾"义,但"交媾"未能传达《易》"战"形神兼备之神韵:"战"既勃发着流宕不羁的野性,又凸现至情至性之质;既充满情感,又饱含形象性,它是远古时代情蕴的写照。对于这样一个浓缩了《周易》精神的词汇,我们应该从哲学和情感两个层面上把握它,而不应该简单化、机械化地观照它。

    2008年04期 No.8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古今论坛

  • 顾炎武诗歌中的齐文化

    张宇声;

    顾炎武诗歌中有几首写到齐国历史人物,或用作典故,或吟咏人物,或隐喻现实,其中复国英雄田单最受其推崇。顾炎武诗歌中的齐文化,有他作为明遗民的立场和视角,与他反清复明的平生壮志密切相关,古老齐文化的爱国精神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独到的阐发,也赋予他的诗歌创作以独特的面貌。

    2008年04期 No.86 63-6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尘埃落定》中的道家文化蕴含

    杨金芳;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解读,往往从藏民族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角度切入,其实如果我们把作家的文人身份和作品中弘扬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研读,就会发现在文本中有着浓郁的道家文化身影。

    2008年04期 No.8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道家文化精神对山东新时期小说的影响

    唐长华;

    道家文化偏重于个体精神的超越和自由,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注重人的自然本性,其对于社会文化的批判着重于批判社会文化观念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道家自然人性论及其对人性异化现象的批判、道家人与自然一体观念对山东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2008年04期 No.86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墨子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及启示

    刘海鹏;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他有很多伟大的科学论述和技术发明,又有不同于先秦其他诸子的教育理念。分析、研究墨子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科技教育工作有良多的启发意义。

    2008年04期 No.8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从“孔子学院”看汉语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认同

    卢连伟;

    教育无国界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采取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的形式加大世人对汉语和中国的教育的认识,文章从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运作形式,阐述了孔子学院发展近四年多来对世界的影响和世界对汉语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认同以及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2008年04期 No.8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五音戏传统剧目音韵特征研究

    王艺玲;

    五音戏是山东淄博的地方戏。五音戏传统剧目的音韵特征与剧种的音乐特点密切相关。五音戏的语音系统由25个声母,37个韵母,4个声调构成;五音戏的韵律特征是韵辙与戏曲十三辙一致,方言入韵;韵位的安排一般在双句句末,韵式的安排以两句一韵为主;声律特征是每唱段的韵位除最后一个单句安排一个象征性的仄声,其余为平声韵;节律特点为七字句以二二三为常。

    2008年04期 No.86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古代学术思潮

  • 论庄子“万物一齐”的生态审美观

    赵凤远;

    当先秦诸子大都以人的理解为中心去看待人与自然万物的存在方式,认为万物只是相对于人来说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时,庄子站在古典存在论的立场上提出了含有生态审美智慧的"万物一齐"观,即"休乎天钧"的生态和谐理念、"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生态价值观念、"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共生气象。其"万物一齐"的生态审美观所蕴涵的万物平等共生、放弃自我中心、无用之用等观念有助于当代的生态伦理和生态实践建设。

    2008年04期 No.8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齐鲁饮食文化形态中的儒学思想

    姚吉成;

    齐鲁饮食文化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定文化形态的饮食观念,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起着促进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作用。齐鲁饮食习俗中"上顺天道、适时进食"的自然生态观,"长幼有序、进食有礼"的礼俗观,"敬天爱人"和谐观,"孝敬父母、以和为贵"伦理观,"以大惟美"待客观,是齐鲁饮食文化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儒学思想实现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的具体体现。新的历史时期,齐鲁饮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发展与对外交流,去粗存精引领社会饮食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2008年04期 No.86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汉代诚信观念的实践与社会风尚

    王丽蓉;

    诚信作为传统道德观念的基本范畴,在汉人的思想上不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这种观念和风尚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但我们必须要对古代诚信思想和言行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使之用以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今天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2008年04期 No.8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学术考辨

  • 先商族源于济南大辛庄考

    景以恩;

    大辛庄早商文化由于其与岳石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共生,可初步确认其为先商族发源地的文化。古书记有简狄生活于不周之山与幽都,不周山即华山,幽都即大辛庄遗址,简狄即生商始祖契于凤凰台(商丘)。后来,契东迁于今寿光市以南之呙宋台,是为古书记载的困(因、殷)民国。呙宋台即商丘。因此,大辛庄与呙宋台是"商"与"殷"的源头。

    2008年04期 No.86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对华夏族群起源时代黄帝故里的认识

    周光华;

    夏朝以前的传说时代是远古的华夏族起源时代,应该尊重古人,保存并探索黄帝故里的说法。天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新郑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不是同时代。四川涪江流域盐亭县、湖北宜昌地区西陵峡至远安县、河南西平县都有嫘祖民俗流传和遗存,有古籍印证,有考古遗物的发现旁证嫘祖生活的地域。三峡族群文化在距今4000年左右时与华夏文化趋向融合,这个推断是由丰厚的三峡考古成果证明的。大量的考古文物和丰厚的民俗留存,说明嫘祖与川江三峡地域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应该关注嫘祖生活在长江流域,黄帝生活在渭河流域的资料。蚩尤与黄帝大战冶铜作兵器的年代距今4500年左右,黄帝始于公元前2470年。

    2008年04期 No.86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穆公谋霸战略新论

    王珏;

    秦穆公是春秋霸政舞台上的关键人物之一,深入研究秦穆公的谋霸史对于准确理解秦国的历史走势和整个春秋时代的政治格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后人对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研究永远不会停顿一样,秦穆公谋霸战略研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深化的古老而又常青的课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秦穆公东进战略的得失以及秦穆公称霸西戎的战略意义等问题重新进行分析。

    2008年04期 No.8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吏员制度起源考

    赵光怀;

    官员与吏员是官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最高统治者直接任命,后者由各级官员自行聘用。吏员制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萌芽于先秦时期。从任命方式来看,吏员制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府、史、胥、徒制度;从职能来看,吏员制度与先秦史官制度之间有内在的密切联系。

    2008年04期 No.86 115-1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略谈陶瓷乐器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现状

    宋芳;宋群豹;

    千百年来人们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的特殊音色,可见陶瓷和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陶瓷乐器从远古时代的单音陶埙,逐渐发展成为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陶瓷乐器。本文从陶瓷乐器的起源、形成、历史、分类、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陶瓷乐器在陶瓷艺术史和音乐史中的重要性。

    2008年04期 No.86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学术综述

新书序跋选登

书评

  • 《管子》“廉”思想探析

    房晓军;胡业福;

    《管子》借鉴吸收先哲思想中"廉"的智慧,并赋予它充沛的生命力。《管子》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使之成为立国的四大纲要之一。《管子》的"廉"思想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廉正为人、廉洁奉公、廉明治国。《管子》的"廉"思想在哲学、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色。

    2008年04期 No.8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管子·内业》健身养生方法与西方体育文化观念探讨

    张德荣;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管子·内业》健身养生方法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内涵给予分析,发现两种不同体育文化形态虽然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差异,但无论是《内业》所论述的"精气养生"法,还是西方体育所崇敬的肉体健美法,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和全面发展服务。

    2008年04期 No.86 10-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管子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影响

    王正立;

    孔子的伟大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论语》中,孔子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了管仲的为人,孔子的许多思想观点也与管仲的相同。管仲早于孔子180年,是齐鲁大地影响极大的人物,他作的《管子》一书深入人心,笔者大胆地认为孔子的思想吸取了管子的思想成分,现在提出来与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批评。

    2008年04期 No.86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仲行政管理思想探微

    宫天文;

    管仲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名相,他的行政管理思想经世致用,开辟齐国行政管理的新思路。行政管理的关键是选人用人;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制定符合民意的政策;行政管理的重心是政策有效执行;绩效考核是高质量行政管理的保障。

    2008年04期 No.8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金元人论管仲

    赵文坦;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事功和政治经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至宋金元三朝,管仲和《管子》仍然对社会政治以及士人的思想行为发生重要影响。宋代主张革新、务实尚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志士仁人多崇尚管仲尊王攘夷的事功,尊之为贤相能臣的楷模,赞许孔子对管仲"如其仁"的评论。空谈心性的宋儒既讥讽管仲"器小",也贬低管仲的事功,孟子对管仲的评判影响了这类宋儒。金元人尊崇管仲合诸侯匡天下的事功,尊其为贤臣之首,对管仲的所谓"器小"几无苛责。金元汉儒多讳言管仲攘夷平戎的功绩。

    2008年04期 No.86 23-2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三苏论管仲的异同及形成原因

    蓝慧敏;孙清涌;

    学术界对管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对三苏的研究更是全面精微,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研究管仲和三苏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三苏对管仲都非常关注,甚至各自都有同题文章《管仲论》,本文正是拟从前人的这些缺憾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三苏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述,从而深层次地分析管仲的历史影响以及三苏对同一历史人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更全面地了解三苏其人其事和管仲其人其书。

    2008年04期 No.86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树楠对管子思想的解读和阐发

    刘芹;

    晚清时期,面对着中国社会的危机,管子思想倡导的富国强兵理念成为人们救时之良策。以王树楠为代表的晚清士人对管子思想进行重新进行解读和认知,在"尊王变法"、"商战攘夷"、"兴商富国"等方面赋予管子思想新时代的内涵。

    2008年04期 No.8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十家论管》出版发行

    张越;

    2008年04期 No.8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错金银铜盒

    张越;王滨;

    2008年04期 No.86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