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新岗
《管子》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突出特点是宏观经济思想极为丰富。本文从轻重论、财政收支理论及对外贸的宏观调控等三个方面简单剖析了其宏观经济思想的合理内核,并结合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力图阐明其现代价值。
2004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2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继海
《管子》一书,既有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的内容记述,又有对于人才的选择和征集这一内容的阐述,还有关于对人才的利用和考核的内容记述。齐国的八百年历史,更使我们看到了人才治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使齐国昌盛久荣,使齐国成就霸业,不断称雄。从姜太公首倡“尊贤上功”、开人才兴国之先河开始,齐国代代相因、步步完善,营造出了一种重视人才、尊贤用能的良好环境和风气。《管子》和齐国昌盛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不能忽视。
2004年02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傅光成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认真研究和剖析管子市场经济思想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4年02期 16-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增田
关于《黄老帛书》“道生法”的命题,学界已有的几种观点都是立足于它的功用加以分析和阐释。如果我们进一步对该命题中的基本概念作细致的辨析,可以发现,在帛书中具备“生法”功能的不是“道”,而是包含着周期性法则(四时)和对立性法则(阴阳)的“天道”或天地之道。这一点可从该书以“天道”充当治国活动根本依据的有关设定中得到证明。“道”借助于“天道”来派生“法”,进而也被设定为治国活动的根本依据之一,体现着帛书在转向为治之思的路向上,既要突破老子的局限,又要坚持道家基本立场的矛盾。这一矛盾还表现在其后的黄老学者或著作关于为治理则的不同抉择上。
2004年02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杨育华,王曙光
源自齐鲁文化的成语是从博大精深的齐鲁地域文化中析离出的结晶,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积淀,折射出齐鲁先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齐鲁文化成语已成为中国文化中富有活力的因子,它充盈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每个细胞。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铸,它不仅毫无褪色,反而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更加凸显其张力和魅力。究其原因,是这些成语具有“言近指远”的作用。然而,由于成语表达形式的丰富多彩和异质文化之间的个体差异,往往给跨文化交流带来隔膜和障碍。正因为如此,研究、挖掘其意义和价值,是为了更准确地传递语言所含的各种文化信息,实现不同语际间的有效解读。
2004年02期 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宣兆琦
齐鲁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应试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孔子与儒学产生于鲁,稷下学宫出现于齐。仅此而论,将齐鲁文化引入素质教育就有完全的必要性和切实的可行性了。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齐鲁文化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建立起一个齐鲁文化与德育,齐鲁文化与智育,齐鲁文化与体育,齐鲁文化与美育,齐鲁文化与人格塑造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座标系出来。目前,齐鲁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各自研究均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将齐鲁文化与素质教育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至目前为止尚无人深入地来做。如果把宝贵的齐鲁文化资源应用于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去,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004年02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崇
将帅对于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孙子兵法》中非常重视将帅的标准,提出并强调了将帅的道德素质及“智、信、仁、勇、严”的素质标准。企业家是现代商战中的“将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本文试用孙子的将帅素质标准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形势的需要,来阐述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2004年02期 40-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一凡
大多数学者以为郭店“老子”(二千字)系《道德经》之节本。郭本文分三篇(整理者称为甲、乙、丙),但甚少学者论及此三者有出自不同手之可能。本文从三篇思想入手,继而着眼于甲乙、甲丙文间有重复处而乙丙间却无之事实,假设乙、丙分为阐发甲篇之“说”文(汉代改称“传”)。如此透视郭“老”,则乙、丙之全文皆可与甲“经”特定句段对应。证明郭“老”三篇实“经后附说”之集合。郭店一号墓闭当在公元前四世纪晚期,由此以往,下达马王堆之五千言《老子》,尚需加入数代传人之继续努力。今日《老子》本历时集体之创作也。
2004年02期 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惠吉兴
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精神具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是一种古典类型的人文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德性主义、在人与宗教关系中的理性主义、在人与道德关系中的尚志主义构成了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它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人类内在的道德生命、现世的伦理生活的价值肯认和理性自觉。这种古典类型的人文精神同与宗教神学和科学主义相对的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2004年02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继
中和思想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人的朴素辩证的思维模式,西周时期基于社会大变革及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发展成为指导法制建设的法制思想。中和思想在处理民族矛盾的宏观法制建设中和微观法律适用及司法实践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和思想及法制实践的研究对于弥补西周法史研究的不足有重要意义。
2004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彬
本文通过对帛书《要》、《管子·五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魏相传》及《汉书·艺文志》等文献资料的考索,初步梳理了早期阴阳家的源流和一些特点,发掘了其在象数易学史上的贡献。认为,早期阴阳家出于古代史官。在史官那里,已达到了象数易学阶段,他们已有了以卦与岁时相配的“卦气”说。早期阴阳家承其做法,以六卦与“五时”相配,纳入五行,而有富有特色的“古五子”的“卦气”说。文章指出,史官是《易》之“古义”的主要掌握者,后来早期阴阳家、道家、儒家等所传习的“卦气”说等象数“古义”,当皆本之于他们。
2004年02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占涛
《道德经》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兵书,但是其中确实蕴涵丰富的军事思想。战争伦理观、战略伦理观、将帅伦理观等三个方面是老子军事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意义深远,今对之进行研究,以期为新时期我军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2004年02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厚香,汲广运
颜子能做到认真听孔子讲学,好学善思,对孔子的学问、道德推崇备至,视师如父,讲信修睦,团结门人,贫而乐道等,对中华民族尊师重道传统美德的形成影响较大,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2004年02期 75-7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晓乐
郭象是以其《庄子注》流芳于世的。魏晋时期,庄学大盛,不仅谈者云起,且注家星布。于诸家注释之中,郭象特会庄生之旨,不仅对《庄子》之篇目进行分并改隶,厘析编定,而且对其义理也适应时代和学术发展的要求予以阐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性分”观念是郭象在注释《庄子》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集中反映了郭象理论体系的某些本质特征。
2004年02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霞
本文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渊源,着重分析研究《管子》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并着重对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对当代的启示进行研究。
2004年02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长民
《隋书·经籍志》首次明确著录《墨子》书中有目录一卷,其后各种史志目录中均不见记载。《墨子》古本“目录”面貌如何,一直是墨学界聚讼不已、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墨子》目录出现较晚,大约亡佚于隋末唐初之际。西汉末年刘向校定《墨子》成书后,所撰写叙录并未单独成篇。近人蒋维乔等学者的学术观点,《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包括目录一篇,是不成立的。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
2004年02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于林立
齐瓦当体现出一种其前艺术形式所未有的对人创造力的挖掘。以充满着原始童贞的笔触,以稚嫩又初具系统的结构描画出对神秘世界的向往与热爱,它简洁而神秘、素朴而静穆、纯净而伟大。齐瓦当通过对称形式的运用表现出生命的秩序,体现了中国的时空意识,并通过对不同形式线条的运用,在具有律动的方向感的同时传达出永恒的生命。
2004年02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杰2004年02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子玉2004年02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越2004年02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越2004年02期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