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云
本文大体勾勒了 《管子》经济伦理观的基本特征。其一, 《管子》从 “自利”、“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出发确立了功利主义的原则导向, 但并未走向极端功利主义; 其二, 它从“国家本位主义”出发把 “民富”作为 “国富”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违背手段善原则; 其三, 它强调经济公正, 但却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其四, 它强调 “士农工商”四民 “分业而治”的职业伦理, 但却客观上阻碍了人员与职业的正常流动。这些特征共同构筑了 《管子》经济伦理的基本框架。
1999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曹俊杰
管仲和色诺芬分别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和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他们生活的年代十分相近,都有非常丰富的商贸思想。本文对二者的国内、国际商贸理论进行了认真比较研究, 并从中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999年03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景明
兼得术、兼得思想虽然无人进行理论阐述, 但是自古以来就被追求卓越成就的管理者成功地运用于管理实践。管子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 富国强兵, 建立赫赫霸业, 取得卓越成功, 其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管子在各项管理活动中成功地运用了兼得术。他在管理过程中, 总是根据其远大目标, 肯定和兼顾在管理系统中存在对立乃至排斥关系的双方,既追求每一方的极至发展,又追求双方在具体结构中的适度动态结合, 使对立排斥的双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最终取得二者兼得的效绩。揭示研究管子兼得管理术、兼得思想, 不仅具有学术意义, 更具有使人避免思想的片面性、有助于搞好各项管理等重大现实意义
1999年03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邵祖新1999年03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迟丕贤1999年03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强
重在安天下而不是 “变法”的 《管子》法治思想与秦法家多有不同。《管子》主张法治, 但不离礼、俗、德教, 构划一个充满人本关怀与实用理性的法治系统, 并开始了法家与道家、儒家的综合。因而 《管子》的法治思想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 秦亡后, 逐渐占据了中国法文化的主导地位。
1999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毕绪龙1999年03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天运
齐文化, 周初确定了基调, 春秋前期发扬光大, 春秋后期整合发展, 至战国则大放异彩, 通过百家争鸣, 汇集各家精华,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齐学体系, 成为中华文明正宗。在这个浩瀚澎湃的发展过程中, 晏子是由比较鲜明的齐法家向综合性、多元性文化过渡的过渡期人物, 是齐国复礼运动的倡导人物, 是齐鲁文化合流的先驱人物。
1999年03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程美秀
本文从识道、修道、育道三方面阐明了孙子的 “道胜”思想在现代企业中应如何借鉴和应用的问题。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 企业如果有了正确的 “道”(企业经营理念) 作为指航灯, 必定会劈风斩浪, 达到理想彼岸。
1999年03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文山,董永志1999年03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运华1999年03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晓生1999年03期 59-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新慧
新近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 其中的儒家类著作,虽然不能断定其必然出于曾子一系儒家,但是却从一个侧面为研究曾子的著述提供了依据。基于楚简的儒家类文献, 我们认为, 保存在 《大戴礼记》一书中的 《曾子》十篇就是曾子及其弟子思想学说的汇编
1999年03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修建军
本文通过对 《吕氏春秋》成书年代问题所存在的几种有分歧的观点的分析, 认为: 1、吕不韦 “迁蜀”之后没有也不可能著书; 2、在探讨 《吕氏春秋》成书年代问题上, 人们似乎忽略了夏历纪年与秦之 “颛顼历”的不同; 3、《吕氏春秋》书似成于公元前241 年
1999年03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涛
汉代桓谭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 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易学本身的一些具体问题,桓谭曾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易学思想是与其对道家黄老之说的吸收、借鉴密不可分的,并凸显出汉代道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在中国易学史、思想文化史上意义重大。他对 《周易》的宗教巫术形式持否定态度, 对与此密切相联的谶纬神学以及天人感应、灾异谴告之说多予批判。他本于 《周易》, 生发了深广的忧患意识, 同时继承、发挥《易传》的太和、中正思想, 热切追求社会和谐乃至天人之间的整体和谐, 从而进一步将易学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桓谭易学思想表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综合融会的风格和旨趣, 这是深受《易传》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之旨沾溉和影响的结果。
1999年03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光兴1999年03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守春,郑滨海,李瑞成,黄艾华1999年03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汝波1999年03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杰,高德文1999年03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孔宝1999年03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仝晰纲1999年03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洪亮,王晓莲1999年03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