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斯全;
<正> 《管子》一书具有丰富的管理思想,本文试就《管子》的管理力法思想作初步探讨。政令为主的行政方法《管子》中有关管理方法的材料以论及政令为主的行政方法居多。在《管子》看来,管理百姓不能没有行政方法。它甚至认为“令重于宝”(《揆度》),即行政命令比
1991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香亭;梁如霞;
<正> 对《管子》的研究,历来以经济问题为多,诸如生产、分配、消费、财政、税收、理财等,本文仅就《管子》中涉及到的统计思想及对统计的使用,谈一点陋见。统计即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统计学作为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虽不过300多年的历史,但统计作为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却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平水患后,把全国分为九州,任土作贡,就调查所得的土质的不同,把田地及贡赋分为九等。这种把田和赋分为九等,即先分上中下三
1991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博生;
<正> 《管子·地员》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丰富的植物生态学著作之一,它对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和植物群落特征的描述,同近代植物生态学发展初期的水平相比也毫无逊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实践的结晶。本文就该篇中有关植物生态的内容,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诸位学者。一、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1991年02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战化军;
<正> 管仲是齐国的著名贤相。他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仅对齐国,而且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其一生,得以任齐相是其施展抱负才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如何能由囚徒一跃而为齐相,其得以相齐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讨。一对管仲得以相齐的成说主要有二。一是鲍叔能够荐贤。《左传》、《国语》、《管子》、《史记》等等,皆记鲍叔荐管仲为相之事。鲍叔此举,极受后人称赞,如《韩诗外传》卷七之
1991年02期 14-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宝先;
<正> 晏婴是古代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主张省刑薄敛,提高节俭,并能身体力行。他提出“和”“同”的思想,主张用“和”“同”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以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闯的关系。他反对朝居严,要求上不聋、下不瘖,并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能适当地听取来自下层的意见以便增强决策的准确性。晏子的这些思想和主张成了他的社会教育思想的基础。事实上,正是基于此,晏子的社会教育思想才得以形成,并深深地打上政治的烙印。本文试就晏子社会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等做点探讨。
1991年02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庄春波;
<正> 由早期朴素的阴阳说到战国以后的哲理化了的阴阳学派之间,也一个由此及彼过渡的中间环节至今尚未弄清楚,那就是道家、阴阳家以及《易》学是怎样互相衔接、交汇、渗透、融合的呢?是什么人完成这样一项工程的呢?它们的交绥点在哪里?其后又发生了哪些流变?这些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我认为,稷下的环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人物。本文将对其人、其学、其书及其后学的某些问题作扼要的论述、考察其渊源、流变的脉胳和走向。这个尝试虽有些大胆而唐突,却值得试一试。
1991年02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苗润田;
<正> 《吕氏春秋》一书有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奇特现象,即这部由秦相吕不韦主持编撰,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术巨著,竟与齐国的稷下之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求解这一超地域的文化现象,揭示其密切的相关的内在原因,对于《吕氏春秋》、稷下学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1991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闵仲;
<正> 天人关系是先秦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见解。总的说来,“天人合一”是先秦哲学家最普遍的观念。荀子虽然提出“明于天人之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这一矛盾源之于荀子的“天”的二重性:自然之天与意志之天。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荀子轻自然之天,重意志之天。这也反映出先秦哲学家的一个总的致思倾向。就此,笔者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1991年02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浦伟忠;
<正> 《春秋公羊传》(以下简称《公羊传》)是战国、秦汉之际的儒家解释《春秋》的一部传述,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近代革命者拿来作为改良维新的武器,其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今人有关《公羊传》大一统和历史哲学的研究著述很多,但《公羊传》丰富的思想内容,并不止于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强烈的复仇意识,也是《公羊传》的特异之处。我们
1991年02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白奚;
<正> 稷下学宫是战国中后期的学术文化中心,它的出现是以“士”阶层的空前活跃和百家之学的兴起为前提条件的。随着战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各诸侯国对“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眼光的诸侯便开始寻求独立培养“士”的新途径,以弥补社会供应量的不足;同时,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也很需要能够容纳百家,使它们在一起互相了解、交流、争鸣竞放的学术文化中心。因此,稷下学官的出现是历史的需要,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然而在先秦历史上,这样的学术文化中心为什么唯独出现在齐国而没有出现在其他国家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
1991年02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存光;宣兆琦;
<正> “文化”一词系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所依据的共同观念体系,即该民族的概念性设计,或共同的意义体系”(《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北晨编译、浙江人民出版社、第53页)。而文化作为观念体系,需要从行为和事件中推出。就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而言,简单讲就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样式。因此,要理解其特定的文化精神或旨趣,探讨该时期人们的惯常行为模式便成为文化分析的必由之路。据此理论框架,本文试图对先秦齐鲁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作一尝试性探析。
1991年02期 48-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越;
<正> 齐瓦当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研究齐国历史、艺术、民俗、语言文字、文化形态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工艺美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从齐文化的整体来看,对齐瓦当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对齐瓦当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故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齐瓦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初步探析。
1991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知水;
<正> 司马迁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可惜语焉不详。直至今日,学界对这一线索仍莫明究竟。对此,笔者曾做过一番探赜索隐的工作,现将基本思路整理成文,以就教于专家。
1991年02期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夏红;
<正> 皇姑顶遗址位于淄博市周村区萌水镇水磨村南约50米处。遗址西侧是周村——淄川公路,东侧是范阳河,河东为水磨遗址,两处遗址正好处在呈S形河道的两个内弧中。皇姑顶遗址为淄博市文物保护单
1991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杰文;
<正> 征兆,即预先显示的迹象。征兆信仰,即在泛神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认为天地鬼神可给人世变化预示某些兆象的社会观念。它是在社会生产力依旧较为低下、人们虽有认识和把握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欲望但又不能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时产生的一种社会观念。征兆信仰分为前兆迷信和占卜。
1991年02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君良;
<正> 如果打比喻说宇宙是个舞台,那么,人类便是这个舞台中的角色。演员不仅要明白自己角色对全剧的重要性,而且要全情溶注于舞台,欣赏它、喜爱它并且乐于在其背景下完成一己之责任。这譬喻可揭示人生艺术化的命题是关乎人内在的小宇宙跟自然界的大宇宙的关系。小宇宙是人的心灵,它是一切认识、价值的来源;大宇宙是客观存在的无际星空,它是主观意志舱外化型态。人类审视生
1991年02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明文;陈德正;
<正> 目前,在对管仲政治改革的研究中,有一种评价过高的倾向。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本文试图把管仲改革和雅典的梭伦改革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探讨管仲改革的得失。
1991年02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庆;
<正> 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皆有“兵学盛国”之称,作为其军事思想主要载体的军事著作,更是世界军事艺术宝库中的珍奇瑰宝。《孙子》是公认的中国兵学代表作,被誉为古希腊、罗马军事名著的则有《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长征记》、》高卢战记》、《内战记》、《谋略》、》亚历山大远征记》、《论军事》等书。由于它们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大体相近,这就为我们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他们的差异之处,揭示东、西方军事理论不同发展道路的历史源头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1991年02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欧阳卫民;
<正> 周乾溁先生在《管子学刊》1990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认为:“《侈靡》篇的侈靡不是奢侈”,“其意义乃是丰富足用之道”。他怀疑“在《侈靡》篇写成的那个年代,能不能出现象凯恩斯主义那样的思想”等等。笔者读罢,不敢苟同。兹简论两条,与周先生商榷。一、侈靡兢是奢侈,其意义并非丰富足朋之道。周文从文字角度论,势必难解侈靡,尤
1991年02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光明;
<正> 齐国货币的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进而对齐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冶金铸造、货币文字、齐文化的经济和文化形态加深了解。本文将根据齐国的历史地理条件与货币的出土情况,对齐国地区货币的起源及上述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1991年02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龙国;
<正> 石磨盘,为红砂岩,琢制,呈圆角三角形,无足,盘面因长期使用被磨得平滑,中间微凹,底面形状不规整,但也琢磨得比较圆滑。长36.4、最宽处17.7、腰部宽16.1、厚3.9厘米。石磨棒,亦为砂岩、琢制,呈长条圆柱形,表面光滑。长26.5、直径6.7厘米。现为淄博市博物馆收藏,虽在市境内出土,但具体地点不详。
1991年02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朝明;
<正> 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婴、田文父子受封之薛邑在今何处,历来人们皆说在滕县(今山东滕州市)南。《管子学刊》1990年第2期发表张达民所撰《薛邑新考》(以下简称张文),认为田氏之薛邑在今青州市北部。展读之后,似觉仍以传统说法为妥。愚虑所及,今试述之,俟正于广大读者和张达民君。一我们先来分析张文中涉及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田氏父子受封在齐时薛国故地的称谓和归属问题
1991年02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华松;
<正> 一遍观历代史籍,或名齐长城为巨防,或巨防与长城并举,这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是一很特殊的现象。如: 1.《战国策·齐策》载孙膑谓田忌曰:“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注云:“天,大也;唐,防也。”2.《秦策》载张仪说秦王曰:“……(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1991年02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