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思想XUN Tzu's Philosophy on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Governance
徐克谦
摘要(Abstract):
荀子在对人的类本质、人类社会基本结构的认知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治理方面带有普遍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指出“群”“分”“义”是由人的类本质决定的社会构成要素;人类社会必须通过“明分”来“使群”,即通过明确社会角色权力义务来使社会运作;一个社会必须在等级差别和社会公平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君主、官吏以及作为社会精英的士君子是社会治理的责任主体,他们承担着“群居和一”、达成社会治理目标的重任。荀子的社会治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孔、孟和老、庄那种基于血缘宗法制、小国寡民自然社会伦理的政治观念,带有更多人类社会的普适性,也更适合广土众民大一统政治局面下社会治理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KeyWords): 荀子;社会治理;明分使群;维齐非齐;群居和一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徐克谦
DOI: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23.04.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荀子·儒效》篇载有秦昭王与荀卿答问之语,《强国》篇载有应侯与荀卿答问之语。
- ②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53页。
- (1)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64页。
-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8页。
-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93页。
-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38页。
- (5)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64-165页。
- (6)严复将斯宾塞的The Study of Sociology书名翻译为《群学肄言》,其“译余赘语”曰:“荀卿曰:民生有群,群也者,人道所不能外也。群有数等,社会者,有法之群也。社会,商工政学莫不有之,而最重之义,极于成国。尝考六书文义,而知古人之说与西学合。”参见[法]斯宾塞著,严复译:《群学肄言》,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2页。
- (7)亚里士多德这句话见于其所著《政治学》第一卷第二章,而翻译有所不同,或译为“人类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或译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 (8)[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84页。
- (9)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64页。
- (10)蒋礼鸿:《商君书锥指》,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5页。
- (11)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79页。
- (12)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83页。
- (13)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76页。
- (14)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52页。
- (15)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52页。
- (16)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06-607页。
- (17)王先谦:《荀子集解》,第221页。
- (18)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76页。
- (1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58页。
- (20)王先谦:《荀子集解》,第71页。
- (2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57-260页。
- (22)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072页。
- (2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170页。
- (24)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88页。
- (25)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52页。
- (26)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48-149页。
- (27)“维齐非齐”一语本出自《尚书·吕刑》,意谓既要有齐一的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轻重有权。荀子则在《王制》篇借此语表明社会等级差别对待的必要。
- (28)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97-698页。
- (29)王先谦:《荀子集解》,第70页。
- (30)王先谦:《荀子集解》,第71页。
- (31)谭嗣同:《仁学》,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7-48页。
- (32)王先谦:《荀子集解》,第237页。
- (33)王先谦:《荀子集解》,第504页。
- (3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373页。
- (35)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15页。
- (36)王先谦:《荀子集解》,第324页。
- (37)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否定了齐宣王认为汤放桀,武王伐纣是“臣弑其君”的看法,指出:“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参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21页。
- (38)王先谦:《荀子集解》,第324-325页。
- (39)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52-153页。
- (40)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82-183页。
- (41)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94页。
- (42)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53-154页。
- (43)王先谦:《荀子集解》,第248页。
- (44)王先谦:《荀子集解》,第232页。
- (45)王先谦:《荀子集解》,第529页。
- (46)王先谦:《荀子集解》,第250页。
- (47)王先谦:《荀子集解》,第553页。
- (48)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33页。
- (49)王先谦:《荀子集解》,第234页。
- (50)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63页。
- (51)王先谦:《荀子集解》,第260-261页。
- (52)王先谦:《荀子集解》,第129页。
- (53)王先谦:《荀子集解》,第321页。
- (5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