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坤易到礼乐易——论《乐记》对礼乐哲学和易学的双向推进Evolution of Yi Attained through Universe to That through Ceremonial Music: On Propuls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Ceremonial Music and Yi-Ology in The Book of Music
赵法生
摘要(Abstract):
通过辨析相关文献史料,认为《乐记》乃公孙尼子所作。研究《乐记》与《周易》的关系,应当跳出以往《乐记》袭易还是易袭《乐记》的单向思维,深入比较《乐记》与《易传》思想。《乐记》创造性地援易解乐,同时创新了礼乐哲学与易学,形成礼序乐和的重要思想,将传统的以礼统乐发展为以乐统礼,由更重视秩序之“中”发展为更强调感通之“和”,建构了新的礼乐哲学和美学典范。同时,《乐记》以礼乐代乾坤,将乾坤易发展为礼乐易,成为孔子以德解易的完成式,开创了天人合一的新形式,由此奠定了它在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KeyWords): 公孙尼子;礼乐;天地之道;礼序乐和;《易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原始儒家人性论”(12FZX002)
作者(Author): 赵法生
DOI: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23.04.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程颢、程颐:《二程集》(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23页。
- ②黎靖德编:《朱子语类》,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版,第2026、1964页。
- (1)郭沂:《先秦文献探源》,北京:中华书局,2022年版,第310页。
- (2)施丁主编:《汉书新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6页。
- (3)丘琼蓀:《〈乐记〉考》,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乐记〉论辩》,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第69页。
- (4)陈野:《〈乐记〉撰作年代再辨析》,《浙江学刊》1987年第3期,第105页。
- (5)施丁主编:《汉书新注》,第1256页。
- (6)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乐记〉论辩》,第1、3、16页。
- (7)王充:《论衡》,《诸子集成》(第七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 (8)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47-448页。
- (9)杨儒宾:《儒家身体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07页。
- (10)本文《礼记》及《乐记》引文,均见《礼记集解》,以下不再一一标注。见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 (11)丘琼蓀:《〈乐记〉考》,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乐记〉论辩》,第69-71页。
- (12)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9页。
- (13)丘琼蓀:《〈乐记〉考》,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乐记〉论辩》,第71页。
- (14)丘琼蓀:《〈乐记〉考》,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乐记〉论辩》,第71页。
- (15)陈野:《从文献比较看〈乐记〉的撰作年代》,《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第101页。
- (16)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增补本),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
- (17)李学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114页。
- (18)黄晓萍:《〈乐记〉袭〈易〉考》,《现代哲学》2013年第6期,第105-109页。
- (19)本文《易传》引文,均见《周易译注》,以下不再一一出注。见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 (20)张载:《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9-10页。
- (21)转引自董健:《〈乐记〉是我国最早的美学专著》,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乐记〉论辩》,第94页。
- (22)李学勤:《周易溯源》,第115、109页。
- (23)赵法生:《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50-151页。
- (24)陈戍国:《春秋左传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335、1059、1058、1084页。
- (25)张岱年:《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廖名春选编:《周易二十讲》,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43页。
- (26)高亨说:“《系辞》论《易经》,其文是天衣无缝。《乐记》论《礼乐》,其文有抄袭牵改之迹象。然则是《乐记》作者酌采《系辞》,事甚明显。”参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11页;李学勤:《周易溯源》,第109页。
- (27)陈澔:《礼记集说》,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298页。
- (28)孙希旦:《礼记集解》,第992页。
- (29)陈澔:《礼记集说》,第298页。
- (30)程颢、程颐:《二程集》,第225页。
- (31)程颢、程颐:《二程集》,第225页。
- (32)余敦康:《汉宋易学解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417、418页。
- (33)余敦康:《汉宋易学解读》,第425页。
- (34)程颢、程颐:《二程集》,第257页。
- (35)余敦康:《易学今昔》,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 (36)孙希旦:《礼记集解》,第1035页。
- (37)陈澔:《礼记集说》,第2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