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肯认的超越:论孟子对后果的思考Based on Yet Surpass Accepting: Mencius' Thought on Consequence
李宗宜
摘要(Abstract):
《孟子》很多文本可以从与动机相对之后果的角度加以分析。孟子对后果的考量贯穿于整个道德行为之中。良心中内含对理想后果的期待,这是我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在道德行为中没有对后果的期待,这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状态。当正常的道德行为无法实现期待的后果时,基于对后果的预估,可以采取权变的方式加以调整,这是“经权之辨”。虽然后果是外在的,不由自己掌握,“得之有命”,但其实现却有一定的方法可寻,这是“求之有道”。期待与预估的后果都属于设想的后果。当实际的后果与设想的后果不符时,“行有不得”,要以此为契机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反思,这是“反求诸己”。后果不由自己掌握,这会使得道德行为受到外在限制,但我们仍然要坚持道德的理想,这是“性命之辨”。孟子对后果的态度是基于肯认的超越,对其作义务论或后果论的解读均有失片面。
关键词(KeyWords): 孟子;后果;经权之辨;反求诸己;性命之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宗宜
DOI: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23.04.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即英文consequence,亦可翻译为“结果”,有学者讨论时也会使用“效果(effect)”一词,本文统称为“后果”。
- (1)参见牟宗三:《圆善论》,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版;李明辉:《儒家与康德》(增订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8年版。
- (2)参见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杨泽波:《孟子性善论研究》(再修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张汝伦:《以西释中还是以西化中?——以康德自律道德哲学为参照》,《哲学研究》2020年第1期,第11-20页。
- (3)参见方旭东:《从后果论看儒墨会通的一个可能》,《孔子研究》2021年第1期,第32-39页。
- (4)C.Fraser,D.Robins,T.O’Leary .Ethics in early China.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1.pp.41-63.
- (5)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页。
- (6)张奇伟:《亚圣精蕴:孟子哲学真谛》,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 (7)参见袁保新:《从海德格尔、老子、孟子到当代新儒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 (8)参见李明辉:《儒家、康德与德行伦理学》,《哲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1-117页。
- (9)参见黄勇:《儒家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与李明辉、安乐哲和萧阳商榷》,《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第130-141页。
- (10)Bryan van Norden.Virtue Ethics and Consequentialism in Early Chinese Philosoph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 (11)王楷:《当代儒家伦理研究的方法论省思》,《道德与文明》2019年第2期,第51-58页。
- (1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709页。
- (13)先秦涉及“志”“功”对举的文本寥寥无几,《墨子》中有3处,《孟子》中有1处,很难对此有深入的讨论。
- (14)陈大齐:《孟子待解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2页。
- (15)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3页。
- (16)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34页。
- (17)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第138页。
- (18)比如依据后果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当我们选择某一行动即道德抉择的时候,“最大幸福”只是作为设想中的后果,也即我们认为这一行为会带来“最大幸福”的后果。而在道德行为结束之后,我们会依据实际的后果是否增进了全体的幸福来评判这一行为的道德价值。
- (19)这里不证自明的前提是我们希望做道德的事情。
- (20)我们设想的是后果A,但也有可能实际上是后果B。
- (21)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90-191页。
- (22)如脱离上下文背景,父母爱不爱我不一定直接指向事亲的后果,也可以指一个家庭内部的实际状态。但结合上文所讲是事亲的具体实践,则后文理应是这一实践所带来的后果。
- (2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07页;焦循:《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59页。
- (24)杨伯峻:《孟子译注》,第257页。
- (25)杨伯峻:《孟子译注》,第72页。
- (26)《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春秋公羊传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页。
- (27)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62页。
- (28)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93页。
- (29)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67页。
- (30)杨伯峻:《孟子译注》,第279页。
- (31)即与道德意义无关的行为,如今天买彩票能否中奖,买彩票是行为,中奖是后果。
- (32)[德]康德著,李秋零等译:《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36-437页。
- (33)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52页。
- (34)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82页。
- (3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303页。
- (36)杨伯峻:《孟子译注》,第96-97页。
- (37)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82页。
- (38)杨伯峻:《孟子译注》,第309页。
- (3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378页。
- (40)焦循:《孟子正义》,第1068页。
- (41)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