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先后”:象山学阐释新探The Essentials and the Superfluous,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A Probe into Xiangshan School
邓国坤;
摘要(Abstract):
“本末先后”是象山学的重要阐释范式之一,却较少受到学界重视。陆九渊常常以其评价自身与他人学术,而后人也以其阐释象山学。“本末先后”贯通为一,“本末”包括道学、文学、政治、教育、艺术等思想内涵,其中道学为本,其余为末;“先后”包括次第有序的修养工夫与经世致用的发用方法,具体以“立大、新德、富业”工夫以明体;以日用、注经、经世等方法以达用。“本末先后”是象山重构本土文化的结晶,也是象山心学的思想基础之一。在“本末先后”体系中,心作为汇聚、联结、转化、发动之场所,是“本末先后”贯通之中介。通过本心,先立其大,后至圣哲;上通于道,下达于用。象山学自有其体用与工夫,不可以“有体无用”说象山,也不可认为象山只有“简易工夫”。
关键词(KeyWords): 陆九渊;“本末先后”;体用;工夫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象山学阐释演变史”(21CZX033);; 贵州省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项目“20世纪以来海外象山心学编译与研究”(20GZGX30);; 2019年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象山学史:以自述与他述为中心”(贵大人基合字【2019】005)
作者(Authors): 邓国坤;
DOI: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22.04.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嶯山》,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第52页。
- (2)张立文:《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9、354页。
- (3)陈来:《宋明理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06页。
- (4)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 (5)林继平:《陆象山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59、279页。
- (6)曾春海:《陆象山》,台北: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39页。
- (7)李之鉴:《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 (8)屠承先:《陆九渊的本体功夫论》,《文史哲》2001年第5期,第69-74页。
- (9)沈顺福:《陆、王心学之异同》,《哲学研究》2017年第10期,第46-54页。
- (10)陆九渊:《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5页。
- (11)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41页。
- (12)[日]岛田虔次著,蒋国保译:《朱子学与阳明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
- (13)陆九渊:《陆九渊集》,第96、165页。
- (14)陆九渊:《陆九渊集》,经173、174、137页。
- (15)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25页。
- (16)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28、42页。
- (17)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39页。
- (18)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43、402页。
- (19)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97-398、139页。
- (20)陆九渊:《陆九渊集》,第524页。
- (21)陆九渊:《陆九渊集》,第540页。
- (22)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85-386页。
- (23)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64、165页。
- (24)陆九渊:《陆九渊集》,第239-240页。
- (25)陆九渊,《陆九渊集》,第238页。
- (26)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42、347页。
- (27)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82页。
- (28)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37-138页。
- (29)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78-179页。
- (30)陆九渊:《陆九渊集》,第238页。
- (31)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35页。
- (32)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19页。
- (33)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79页。
- (34)陆九渊:《陆九渊集》,第58、78、145页。
- (35)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04、220页。
- (36)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43页。
- (37)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95、186页。
- (38)陆九渊:《陆九渊集》,第293页。
- (39)陆九渊:《陆九渊集》,第239-240页。
- (40)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21、442页。
- (41)陆九渊:《陆九渊集》,第233页。
- (42)陆九渊:《陆九渊集》,356页。
- (43)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79页。
- (44)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07页。
- (45)陆九渊:《陆九渊集》,193页。
- (46)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66、473页。
- (47)陆九渊:《陆九渊集》,第64页。
- (48)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99页。
- (49)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6、400页。
- (50)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2页。
- (51)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40页。
- (52)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05、76、158页。
- (53)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4-35页。
- (54)陆九渊:《陆九渊集》,第76、77页。
- (55)陆九渊:《陆九渊集》,第76页。
- (56)此表乃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整理所得。参见邓国坤:《异录与祛疑:〈象山语录〉考辩》,《齐鲁学刊》2022年第3期,第13-22页。
- (57)陆九渊:《陆九渊集》,第84、411页。
- (58)陆九渊:《陆九渊集》,第38、54、63、142页。
- (59)陆九渊:《陆九渊集》,第160、348、400页。
- (60)李修生等编:《全元文》(第七册),南京:凤凰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175页。
- (61)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32页。
- (62)陆九渊:《陆九渊集》,第63页。
- (63)陆九渊:《陆九渊集》,第485页。
- (64)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55页。
- (65)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383页。
- (66)陆九渊:《陆九渊集》,第57、228、145、238、340、342页。
- (67)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227页。
- (68)王阳明:《王阳明全集》,第243-244页。
- (69)王阳明:《王阳明全集》,第10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