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张连国;

    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哲学,认为:《管子》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以“道”根据和调节机制的和谐平衡的有机整体系统,认为天地生态系统遵循着基本的生态法则,阐述了“人与天调”、“天人相因”的内在统一的生态存在论和实践观。《管子》以“道为物要”的生态价值观为基础,把自然现象道德化,把人类的道德推广到自然万物,提出“德润万物”生态伦理命题。《管子》从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观点,揭示了自然现象的属性与人的能力品质的内在一致性。《管子》主张遵循天人感应之“时德”的农业生态伦理与政治生态伦理。《管子》把生态伦理法律化、行政伦理化。

    2006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63 ]
  • 《管子》丝织品价格考

    丁邦友;

    关于《管子》中记载的物价资料的学术价值,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有些学者甚至认为《管子》中的物价资料是不可信的。本文将《管子》所记载的丝织品价格与有关战国秦汉时期的文献及简牍中的物价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的比照与分析。通过比照分析,笔者认为,《管子》中记载的丝织品价格多数是可信的,也有一些数字是经过夸大了的,不可采信。因此,我们对《管子》中涉及的丝织品价格资料,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可盲目轻信,而要区别对待。

    2006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5 ]
  • 《管子·轻重篇》断代问题之管见

    郭小文;

    《轻重篇》断代问题众说纷纭,争论颇多。本文分析了各种《轻重篇》成书说法的依据,并一一进行了辨析,指出部分依据的不当之处,特别对马非百先生的部分观点和依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初步得出《轻重篇》的成书年代绝对不会晚于汉武帝的观点。

    2006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管子·轻重篇》校勘中误增误删现象考

    焦玉利;

    《管子.轻重篇》古奥难懂,“简篇错乱,文字夺误,不易董理”。传抄过程中,多有增删,后之研究者也多有不查而致误的现象。本文从训诂和校勘的角度,对《轻重篇》误增误删进行了部分辨析。

    2006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稷下争鸣与经学一统

    邱文山;

    稷下学宫中的百家争鸣是齐文化尊贤重士传统的产物,而经学则是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构起来的意识形态。两汉时期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其中今文经学被汉王朝立为官学,设博士,置弟子员,优秀者可以依次入仕做官,经学借着政治的力量得到广泛传播,直接将经文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讲阴阳灾异,讲微言大义,从而形成了学风活泼、议论合时的风格。经学在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从经学大师的“参政”、“议政”,还是从经学的内容与学术特点来看,都与稷下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6年01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9 ]
  • 《黄帝四经》阴阳思想研究

    李夏;

    《黄帝四经》既用阴阳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又将阴阳观念引入社会领域。它用阴阳思想解释“道”的本源及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它又将阴阳性质作为人伦等级及社会秩序划分的理论基础,对前人的阴阳观念做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2006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0 ]
  • 《晏子春秋》中晏婴社会救助思想论析

    甄尽忠;

    《晏子春秋》一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末年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的言论和行动。其中多有关于社会救助方面的主张。面对自然灾害、苛政和战争等天灾人祸的侵袭,晏婴在重民、爱民、恤民、均贫富等思想的基础上,主张加强对社会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其措施有散粟赈民、薄赋轻敛、以工代赈、宽刑省禁、养老抚幼、掩埋遗骸等。他希望通过实施这些社会救助政策,来缓和阶级矛盾,以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2006年01期 30-3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6 ]
  • 关于《孙子兵法》两次问世的思考

    于孔宝;于敬民;

    基于孙武由齐国奔吴及《孙子兵法》正式问世于吴国这些史实,笔者认为:《孙子兵法》曾先后有两次问世。本文试从《孙子兵法》二次问世的认识论依据、著者依据、内容结构依据、史料依据、《孙子兵法》十三篇与其他孙武佚文及两次问世的现代理解等方面,分别论述之。并认为,《孙子兵法》的首次问世是齐文化和吴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而修订问世的《孙子兵法》则主要是吴国的战争实践浇灌出来的花朵,吴国的军事文化充实完善了这部罕世之作。

    2006年01期 35-3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春秋齐国军事体制对我国预备役部队建设之启示

    齐秀生;

    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王与将相都十分重视军队包括后备力量建设。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在贤相管仲的辅佐下改革内政,建立国鄙制,“作内政而寄军令”,在国的行政单位基础上建立起三军编制,推行军政合一,寓兵于民。行政官员平时处理政事;战时则带领精兵作战。由于士卒平时居住在一起,彼此熟悉,且福祸相依,因而战时配合默契,生死与共,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为齐建立霸业奠定了基础。春秋齐国军事体制的成功实践,对于今天现代预备役部队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2006年01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姜齐宗室高氏族源流考

    战化军;

    吕尚封齐后,姜姓吕氏公室又衍生出许多新的氏族,主要有高氏、国氏、庆氏、崔氏、栾氏、隰氏、东郭氏、卢蒲氏等。这些贵族世代相袭,在齐国,甚至于整个春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仅考证姜齐宗室贵族中的高氏一族在历史上尤其是在姜齐政权中所起的作用。

    2006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泛论齐国五大音乐活动中心

    吴建琴;

    寓于齐文化之中的齐国音乐艺术,在“因其俗,简其礼”这一治国方略的指导下,呈现出了勃勃生机。普及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在齐都及其周边地区孕育出了五大音乐活动中心,即:宫城王府——官乐中心、郭城韶院——雅乐中心、雍门内外——民间音乐交流中心、齐右高唐——群众歌咏中心、齐左莱地——莱夷乐舞中心。

    2006年01期 52-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5 ]
  • 借鉴管仲农村管理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宋玉顺;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改革家,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在农村管理方面有自己的有效策略,是其政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在《管子》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今天深入探讨之,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2006年01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弘扬孟子仁政思想精华 促进建设和谐小康社会

    谢树放;

    孟子继承发挥孔子仁学德治思想,提出以民为本的仁政学说,经剔除其封建糟粕,具超时代超阶级的积极意义。孟子仁政说中保民而王、亲亲仁民、与民同乐及制民之产以安民富民的思想,其积极意义、历史贡献须充分肯定,它对我们今天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现实意义,须大力弘扬。

    2006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8 ]
  • 儒墨道德修养观及现代认识

    刘玉明;王海东;

    先秦时期,儒、墨虽分属于不同的派别,但其思想观念方面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尤其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理论性的论述。就如何进行修养这个问题,儒、墨两派都提出要立志、学习、自省、端正义利观、经得起困境的磨练等。这些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2006年01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孔学新诠——对《论语》作为一个哲学解释学文本的解读

    林存光;

    本文力图基于我们自身的解释学情境来展开与文化伟人孔子的思想对话,因此而视《论语》为一个哲学解释学的文本而予以解读。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贡献主要是开显了一种以文明教养为核心的人文道德理念,正是在这一人文道德理念的自觉意识的根基之上,孔子积极地思考和应对他所面对的时代性的人类生存困境与社会政治难题,而其思想既具有保守性,更富有开新性。

    2006年01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6 ]
  •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道家文化价值取向

    杨金芳;

    道家文化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在作家许地山的小说创作中,他塑造了一批崇尚自然、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主人公,他们对待生活的行为方式无不昭示着道家的理想人格模式和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整个作品流露出无为、不争、柔弱等浓重的道家文化意蕴。

    2006年0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2 ]
  • 当代道德教育指向:从道德顺从到道德选择的理路

    郗春梅;葛桦;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体流质是道德顺从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和生活世界的实践回归,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指向。

    2006年01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3 ]
  • 儒教与道教关系的个案分析

    张荣明;

    本文以汉代官方儒学的《春秋繁露》和道教经典《度人经》为具体个案,探讨了儒教与道教的关系,发现无论儒教和道教都具有神学特征,但二者的根本指向不同,儒教指向的是现实社会,而道教指向的是彼岸世界。

    2006年01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7 ]
  • 儒学基督教对话——折射中西方文化本源的精神特质

    杨育华;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世界观因社会体制、社会环境、传统文化而有所不同。中西方人的这些观念因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差异甚大。中国文化素以谦虚礼让、中庸平和、修身养性等作为为人处事的指南,而西方人则推崇个人奋斗、人格独立、个性张扬等。在这些显性的东西之后,无一不渗透着中国主流文化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无一不透射着西方基督教文化“人神共世”的宗教蕴涵。因此,解读中西方文化本源的精神特质成为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理性选择。

    2006年01期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7 ]
  • 孔、孟与管子德治思想之比较

    郑洪晓;

    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中都有着丰富的德治内容。管子虽是早期法家的代表,但思想中同样具有德治的内容。孔、孟与管子在德治思想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惠民爱民、正名、正身率下、以民为本、善政措施、选贤任能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一致之处。但出于各自学派的立场,孔、孟与管子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德治的目标与特征、德治的人性论的出发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2006年01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8 ]
  • 从审美双重主体看我国古代诗学的本体论思想

    栾贻信;

    本文主要从我们提出的审美双重主体,即以情感为特质的表现主体和以理性为特质的内观主体互动共生的理论视角,论述了我国古代以“吟咏情性”和“以意为主”的诗学所具有的既相互区别又内在贯通的美学特性及其所具有的本体论思想;特别通过对“以意为主”的诗的三层意蕴的分析,进一步透视出我国古代诗学本体论思想独具一格的特性。

    2006年01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浅议儒家义利观之主旨

    刘永鹏;

    2006年01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4 ]
  • 论政治儒学的历史演化与人文理性精神

    刘晗;

    中国儒学本是高扬人文理性的哲学。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把它与封建君主专制沟通起来,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儒家学说的本义。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固有的文化背景与复杂的历史演变,儒学在作为政治化工具的运行实践中,也不断探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和形式。在经过魏晋、宋明儒的本体改造,同时又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和修养方法之后,儒学人文主义的道德气质和理性精神实际上通过一种迂回的方式得以进一步弘扬。而今,正确看待儒学传统,发掘儒学的这种文化内涵、道德伦理,必然成为推动现代化的内在精神动力。

    2006年01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朱熹“禀气”说与人的道德先在性

    史少博;

    朱熹强调后天的努力对个体人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性,故而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但是不可否认朱熹在探讨个体人的道德水平高低时,认为“其气质有清浊偏正之殊,物欲有浅深厚薄之异”,认为人的道德和出生时的“禀气”有关,具有先在性,具有先天的因素。他从“禀五行之气”与“五常”、“禀气与人的善恶的先在性、用“禀气”论证人道德根性上的差异的先在性三个方面,用“禀气”说明了人的道德先在性。

    2006年01期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5 ]
  • 郑玄“客耕东莱”考

    初钊兴;

    文章从本传、地方志资料研究和遗址考察等方面,考证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客耕东莱”的时间为公元167—184年,具体地点为东莱郡昌阳县(今文登市)长学山。

    2006年0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浅析靴子在中国鞋饰文化中的地位

    许崇岫;

    通过对靴子变迁的描述,分析靴子的变迁和发展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与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关系,突出了靴子在中国鞋饰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6年01期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3 ]
  • “齐风”与“齐气”——万历朝山东诗坛

    周潇;

    晚明万历朝诗坛上,公安、竟陵风靡天下,笼盖一时,齐鲁诗坛却独树一帜,不为所动。齐鲁文人的审美取向总体上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厌弃公安、竟陵,传扬历下诗脉,倡导浑厚雅正。万历前期,于慎行、公鼐、冯琦诸公立足齐鲁文化,标举“齐风”,倡言革新,“齐风”的内涵有雄浑大雅、自我树立、真情为宗、自然化工等;万历后期,王象春、公等人主张重开诗界,不袭陈言,诗风纵横放驰,“齐气”奔轶。

    2006年01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9 ]
  • 一部完美真切之作

    王连升;

    2006年01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齐文化专家——战化军教授

    2006年01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齐国人本思想研究》出版

    张越;

    2006年01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青云寺

    张越;

    2006年01期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