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仲的王霸学思想及其精神源流

    唐代兴

    管仲是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的王霸学思想既是对前先秦文化思想精神的时代性因革,又是对后来哲学思想的开启。管仲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的刑赏主义法治思想和功利主义治政思想,其赖以支撑的伦理精神是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基础是水本原论哲学。从历史源流看,管仲开辟了中国哲学思想“因人事而自然”的思维道路,是自然人性论功利主义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始祖,并以此开辟了“以刑入礼”的刑赏主义实践道路。管仲的思想之源,是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以王道为目标、以天道为根据、以人道为途径的“王官之学”;管仲的思想之流,不仅涌动出法家思潮,而且激励并贯穿了先秦诸子各家学说。

    2005年01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6 ]
  •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

    王淑霞

    《管子》与《晏子春秋》作为两本流传至今的诸子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本文依据《管子》和《晏子春秋》,阐释了它们主张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范围,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本文认为《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却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子》、《晏子春秋》所倡导并采用的一些教育方法,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来讲,仍不失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5年01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8 ]
  • 稷下学宫文化传统与明清胶州书画名家群体——以书画大师高凤翰为个案

    杨硌堂

    明清胶州涌现了以高凤翰、法若真、冷枚、姜淑斋为杰出代表的240位书画名家,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葩。这既与明清胶州的通商大邑地位所带来的繁荣的海洋性市场经济有关,又与稷下学宫文化传统的开放精神及阴阳五行学说等思想精华的复兴分不开,是经济及文化等历史因素互动的结果。此成功结合的范例为21世纪的海洋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胶州在内的青岛地区如何在“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新文艺复兴中构建新人文精神提供了有力的启示。

    2005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5 ]
  • 孟子与燕国“禅让”

    仝卫敏

    战国中后期燕国“禅让”事件影响重大,连作为理论家思想家的学术大师孟子也涉足于此事。孟子主张伐燕以扼杀其禅让,这显然与他宣扬禅让、仁政等思想是相悖的。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深入考察,可以看到孟子的主张看似自相矛盾而实际上是审时度势的卓见,与他对禅让的理解及其仁政思想是契合的,出土的战国中山王方壶等铭文亦是明证。孟子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社会政治发展的轨迹。

    2005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 德法之治:齐国政权盛衰的历史经验教训

    宫源海

    从德法之治的角度,研究政权的兴衰,挖掘齐国统治800年的历史,其经验教训为,任人唯贤与民心向背是政权存否的关键。以人为本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德法不举是齐国政权败亡的主要原因。

    2005年0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齐鲁人与两汉地方治安

    韩晓燕

    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两汉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05年0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于汝波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2005年01期 41-4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1 ]
  • 谈孔、孟、荀对儒道用世的推动

    方尔加

    儒家始创,理论难以施行。孔子弟子子路甚至感叹“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然而儒家理论原本就有用世基因,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诸儒努力,基因密码出现打开之势,为今后儒道可行、遍行打下基础。本文探讨了儒道突破“不行”、走向可行所解决的问题,敬希对今人解决社会科学理论由书本进入实际操作有一定资鉴。

    2005年01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论儒学的宗教功能与内在超越

    刘晗

    中国儒学非常重视人与人的伦理道德关系,同时也不乏超越性的宗教感情。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它曾经被赋予了神学形式,而且不断吸收佛、道等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政治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面都显示出鲜明的宗教特征,发挥了相当的宗教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儒学的宗教性特征表现出具有不同于西方宗教文化的特点,西方宗教注重人与神之间的宗教信仰关系,追求灵魂不朽的外在超越;中国儒学则以其特有的内在道德的超越形式,以宇宙本体为本原,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反映了一种力求在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意义上超越现世的宗教品格。

    2005年01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 ]
  • 儒主道辅 本道兼儒——论扬雄《法言》的思想特征

    张兵

    《法言》是扬雄拟《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其目的是标举儒学以纠绳诸子。然而仔细品读《法言》,其中也不乏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内化。前人的研究大多囿于儒家思想的角度,而对《法言》中的道家思想则有所忽略。实际上,儒道水乳融合、交互影响的特征贯穿了《法言》始末。把握这一线索,不仅有助于对扬雄一生思想、行事中的矛盾现象作出客观、准确的诠释,更全面地了解扬雄,而且有助于对整个汉代哲学史、思想史以及魏晋玄学的形成发展脉络等有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

    2005年01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1 ]
  • 清代经学家对《诗经·齐风》的解读

    李兆禄

    本文把清代解读《诗经·齐风》的经学家分为“注重考据的传统派”和“反传统的思辨派”。“传统派”解读《齐风》重考据、训诂,遵从《毛序》,代表人物有胡承珙、马瑞辰和陈奂等。“思辨派”解读《齐风》注重涵咏篇章,阐述诗歌本意,用文学眼光进行解读,代表人物有姚际恒、崔述和方玉润等。

    2005年0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浅论东汉末经学的思想改造

    王继训

    王符、仲长统开创的东汉儒学批判思潮,是经学向玄学相持与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思想改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一方面它为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在理论上做着准备;一方面这种探索还处在原始状态,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它毕竟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时代,所以说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变革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创新,值得认真注意。

    2005年01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0 ]
  • 试论王肃的经学贡献

    任怀国

    魏晋时期,王肃遍注群经,他所创立的经学派别,史称“王学”。王学与郑(玄)学之争,表面上是经学不同见解的争论,实质上具有极强的政治功利色彩。就经学自身发展而言,郑学的确立是汉学的终结。而王学的出现,则体现了学风上的重大转变,开儒玄双修之端绪。

    2005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3 ]
  • 《书》、《诗》中“哲”义小考

    张荣明

    《尚书》和《诗经》中有“哲”观念,旧释或为“智慧”,或为“智慧之人”。仔细考察则会发现,“哲”在上述文献的不同篇章中分别表示神圣意志、帝王的聪明才智、社会人群的聪明才智。其内涵的扩大,可能意味着上述不同篇章文献完成于不同时代;其内涵的变迁,则反映了“哲”观念在西周早期、中晚期、春秋时期的变化。

    2005年01期 74-7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东夷齐文化与华夏文化的融合发展

    周光华

    东夷文化是华夏东部族群文化。华夏文化是由东西部地域邦族融汇而成,东夷是华夏文化的东部源地。从考古看,苏北、淮北一带的史前文化与山东史前文化相同,为同一文化系统。今天的东北,包括辽河、黑龙江流域,同山东文化密不可分,应归属远古东夷族群。族外配偶婚是东夷与华夏西部族系的联系特点。炎帝蚩尤氏,是今天江南苗、瑶各族的先祖,是苗人的族神。齐桓公改革完成华夏融合,华夏融合使华夏民族的同归性强烈,地域疆土的中国认同性强烈。推动富民养农政策让农业发展,是保障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基础。华夏融合统一才能造就中国,才能使中国发展强大。

    2005年01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1 ]
  • 论周代后妃在王室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葛志毅

    周王后妃不仅仅是皇帝宫廷的宠幸玩物,也不全是奢侈性后宫消费群体。事实表明,以周王王后为首,后妃们主要以蚕织生产监管者的身份参与到王室经济中,从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此外,她们不仅身负为王室生产创造增殖财富的经济职责,而且通过蚕织生产已间接介入到诸如以命服制加强专制王权的政治活动中,是周王力求控制支配经济体制为王朝政治服务企图的实际执行者,因此设置尽可能多的后妃是符合周王利益的。

    2005年01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91 ]
  • 《孙子兵法》中的励士方略与现代激励

    高崇

    随着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激励”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其实中国很早就有“激励”一词,《孙子兵法》中就充满了激励思想和高超的励士方略,如道义激励、感情激励、环境激励、赏罚激励、气势激励、危机激励等,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借鉴,并与现代西方的激励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将其运用于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上的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必将会更加有效。

    2005年01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5 ]
  • 近代山东农商观、义利观的因循与变化

    李伟

    2005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1 ]
  • 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

    梁涛

    根据定县竹简《论语》,崔述等人依据文体、称谓所作关于《论语》成书的种种判断难以成立。《论语》是由孔子弟子统一组织,集体编纂。《论语》的编纂经历从孔子弟子到再传弟子的较长时间。

    2005年01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43 ]
  • 管窥孔子档案文献编纂及其成果

    李淑芳,路凤英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其一生从事大量政治、教育活动的同时,也致力于档案文献的整理、编纂与传播工作,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继往开来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试就孔子档案文献编纂及其成果作一阐述。

    2005年01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1 ]
  • 《管子》“整体研究”的得与失——评池万兴的《〈管子〉研究》

    张林祥

    2005年01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 读孙开泰著《邹衍与阴阳五行》

    吕华侨

    2005年01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6 ]
  • 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宣兆琦,张玉书

    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研究的回顾、齐文化综合研究、稷下学研究、管子学研究、晏子学研究、齐国军事思想研究、齐国经济管理思想研究、齐国科技思想研究、齐国法治思想研究、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继之,本文从齐文化向比较研究发展、向文献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发展、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向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古代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审视发展、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等六方面做出了对未来齐文化研究趋势的基本判断。

    2005年01期 111-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1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32 ]
  • “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于宝航,魏刚

    2005年01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加快齐文化研究开发 塑造并打响齐文化品牌

    许宝新

    2005年01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