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地工商文化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互动关系研究Intera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of Commerce in Qi Region and The Belt and Road
姜颖;胡克平;
摘要(Abstract):
从土著的东夷文明开始,历经姜太公封齐立国、桓管改革,齐地确立了崇商重工传统,形成了纺织、冶炼铸造、玉漆器加工、毛皮、陶瓷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齐地工商业的发展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反之,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建设对以齐地为主力的山东工商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具有时代特点的要求。历史上齐地工商文化的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山东工商文化发展的推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齐地;工商文化;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0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山东丝织业的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研究”(20CLSJ09)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姜颖;胡克平;
Email:
DOI: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20.04.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55页。
- (2)据于钦《齐乘》卷二《山川》“泺水”条。
- (3)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等:《山东长岛县史前遗址》,《史前研究》1983年创刊号。
- (4)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81页。
- (1)李英森、王秀珠、程刚:《齐国经济史》,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05页。
- (2)桓宽撰,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
- (3)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 (1)赵秋丽、李志臣:专家学者齐聚周村共同研讨“丝路之源”,http://difang.gmw.cn/sd/2019-10/22/content_33255329.htm。
- (2)宣兆琦、李金海:《齐文化通论(上)》,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 (3)张政烺等:《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北京:开明书店,1951年版,第9页。
- (4)李英森、王秀珠、程刚:《齐国经济史》,第566页。
- (5)张政烺等:《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第18页。
- (6)王国维:《流沙坠简考释·器物类》,转引自陈直:《西汉经济史料论丛》,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3页。
- (7)李仁溥:《中国古代纺织史稿》,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4-45页。
- (8)齐涛:《丝绸之路探源》,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254页。
- (9)王充:《论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89页。
- (10)C.H.鲁金科:《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考古学报》1957年第6期。
- (1)齐涛:《丝绸之路探源》,第254-264页。
- (2)夏名采:《益都北齐石室墓线刻画像》,《文物》1985年第10期。
- (3)中国山东网淄博频道:淄博:第100列淄博始发“齐鲁号”欧亚班列今天开行,https://www.sohu.com/a/304171279_120046770。
- (4)山东省欧亚班列年开行量跻身全国前四,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www.cinic.org.cn/xy/sd/707160.html。
- (1)王妍、李友艺:《关于山东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的探究》,《管理纵横》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