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无邪”与孔子的诗教思想
陈霞;
摘要(Abstract):
《论语》各篇材料看似任意罗列,仿佛没有任何秩序,其实不然。孔子评论《诗经》曰“思无邪”,该章被编排在《为政》篇的第二章,十分耐人寻味。实际上,“思无邪”被排在这样的位置,也影响到了人们对《论语》的认识。其实,《为政》篇以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为主旨,孔子《诗》教思想的本质是“政教”,从新出土的上博竹书《诗论》便可以看出孔子《诗》教思想的“德教”内涵,从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思无邪”的含义,也可加深我们对《论语》内在结构的认识。
关键词(KeyWords): 《论语》;“思无邪”;《诗论》;诗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霞;
Email:
DOI: 10.19321/j.cnki.gzxk.2005.04.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贾庆超.曾子领纂《论语》说[J].东岳论丛,2003,(1).
- [2][4]杨朝明.新出竹书与《论语》成书问题再认识[J].中国哲学史,2003,(3).
- [3]梁涛.《论语》的结集与早期儒学价值观[O L].“简帛研究网”,2002-11-20.
- [5]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M].
- [6]李学勤.《诗论》的体裁和作者[O L].“简帛研究网”,2002-01-20.
- [7]李学勤.《诗论》分章释文[A].中国哲学(第二十四辑)[C].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 [8]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三联书店,1996.296.
- [9]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58.
- [10]徐复观.中国政治思想史论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85.
- [11][12]刘涛.中国古文字中的:视角、概念、逻辑和时态——以“事”的文字结构解析为例的古希腊哲学相关比较[O L].“中国儒学网”,2003-08-11.
- [1]可参考以下论文:刘家齐《“学而时习之”章新解》,《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李启谦《关于“学而时习之”章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孔子精神》,《孔子研究》1996年第4期;杨朝明《新出竹书与<论语>成书问题再认识》,《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3期等。
- [1]本部分所提《诗论》及以下的“原考释”部分,均依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释文考释孔子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 [1]参见马王堆帛书《易传》之《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