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之《韩非子》思想研究述评
刘亮;
摘要(Abstract):
21世纪最初十年间的《韩非子》思想研究,在研究方法、思想结构、理论认识、疑难问题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规范"概念、发生认识论、语义分析法等概念与方法的使用,使得研究方法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一领域得以延续。只是方法各皆存在一定局限。法势术间的关系仍是《韩非子》思想结构方面被讨论的热点。《韩非子》人性论的研讨则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十年有关《韩非子》理论认识的深度。其有关疑难问题的研究进展,则可选取《难势》篇的分析作为例证。此外,《韩非子》君德思想、《韩非子》对老子的诠释等方面,诸学者亦有深入思考。
关键词(KeyWords): 韩非子;方法;法势术;人性论;难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亮;
Email:
DOI: 10.19321/j.cnki.gzxk.2011.04.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②本文限于有关《韩非子》研究的中文已出版著作。另外因成文仓促,明道大学中国文学系李增教授所著《先秦法家哲学思想——先秦法家法理、政治、哲学》(国立编译馆2001年版)、广岛大学桥本敬司教授所著《〈韩非子〉の言語戦略》(広島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2002年版)的中文部分竟未及见。再次向读者致歉。
- ②艾耶尔(A.J.Ayer)所主张的那些在原则上(in principle)与实践上(in practice)都不能证实的命题是无意义的命题。引文可见Ayer,A.J.,Language,Truth and Logic,Penguin Books,1983年版,第49页,转引自黄裕宜著《〈韩非子〉的规范思想——以伦理、法律、逻辑为论》,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绪论,第3页。
- ③Berechenbarkeit一词,本文译为“可预计性”;参见Der Groβe Duden,B.7 Etymologie,Duden Verlag,1963.Das groβe W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Dudenverlag,1999.
- ①黄裕宜著《〈韩非子〉的规范思想——以伦理、法律、逻辑为论》,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引文参见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101页。
- ②杨玲著《中和与绝对的抗衡——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9-262页。笔者看来,具备“和谐”特征的齐法家,其本质仍是主张如孟德斯鸠男爵(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baron de Montesquieu)所称之“专制政体”。
- ④王邦雄先生认为“韩非法之中心思想”存在“两大预设”,若不能满足,韩非学说体系实践上会造成“君势抬头独尊”的局面。参见王邦雄著《韩非子的哲学》,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240-245页。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391页。陈汉钦《韩非的社会思想》,《新社会科学季刊》1934年8月第1卷第2期;王赞源著《中国法家哲学》,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版,第108页。
- ①参见梁启超著《先秦政治思想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66页;郭沫若著《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332页;刘家和著《史学、经学与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1-352页。
- ②蒋重跃注评《韩非子》,前言,第3页。“上下其手”语出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93页。
- ③参见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398页;黄裕宜著《〈韩非子〉的规范思想——以伦理、法律、逻辑为论》,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宋洪兵著《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 ④参见张申:《韩非是性恶论者吗?》,《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王晓波著《儒法思想论集》,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94页;林义正:《先秦法家人性论研究》,《台大哲学评论》1989年第12期;高柏园著《韩非哲学研究》,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68页。
- ⑤参见王晓波著《儒法思想论集》,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94页;蒋重跃著《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页;陈蕙娟著《韩非子哲学新探》,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黄裕宜著《〈韩非子〉的规范思想——以伦理、法律、逻辑为论》,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 ⑥蒋重跃著《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9、132页。蒋先生认为此智慧的天性“有导致善的可能”。参见同书第123页。
- ①张申:《韩非子是性恶论者吗?》,转引自韩东育著《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29页。
- ②参见宋洪兵:《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韩非子.难势〉篇“应慎子曰”辩证》。宋先生文中“正义性”一词源自西方,且原有种种复杂意涵,此处所指为何,并未明确解释。
- ①韩非思想中的君德问题,由王静芝先生提出。此外,郑良树、徐汉昌、施觉怀等先生提出与之相近的“君道”思想。参见黄信彰著《专制君王的德行论:〈韩非子〉君德思想研究》,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13页。
- ②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其执行过程中难免与不断变化的君主意志出现矛盾,此状态下法术之士倾向于前者,重人倾向后者,导致君主对重人的信任。参见蒋重跃注评《韩非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版,第61-64页。
- [1]宋洪兵.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
- [2][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中译者序.6.
- [4][30][46][51]黄绍梅.韩非尊君学说与两汉政经形势[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提要页、152、134-135、140.
- [5][22][37]陈蕙娟.韩非子哲学新探[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自序.2、103、165、135.
- [6][25][34]张静雯.韩非法治思想研究[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绪论.5、187、3-4、101.
- [7][12][17][32][38][39][49][53][58]黄裕宜.《韩非子》的规范思想——以伦理、法律、逻辑为论[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绪论.3-4、20、143、73、73、81、88、85-93、157.
- [8]贺卫方.法学方法的困惑[J],审判前沿观察,2008,(1).
- [9][11][41]陈拱.韩非思想衡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8.292-293、292、114-135.
- [10][40][43][45]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052;高亨.商君书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4.548、248、894-895、940.
- [13]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4.
- [14][15]宋洪兵.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序言.2、3.
- [16]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1-114、146-157、166、186-196;黄裕宜.《韩非子》的规范思想——以伦理、法律、逻辑为论[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100-105.
- [18]丘汉平.先秦法律思想[M].上海:文华美术图书公司,1934.103.
- [19][21][27][31][35][36]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5、76、71、115、133、133-134.
- [20][47][59]蒋重跃注评.韩非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前言.3、213、68-71.
- [23][29]林纬毅.法儒兼容——韩非子的历史考察[M].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142、130-131.
- [24]高柏园.韩非哲学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97、98.
- [26]王元化.清园论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88.
- [28]陈蕙娟.韩非子哲学新探[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162;王赞源.中国法家哲学[M].东大图书公司,1989.22.
- [33][42]韩东育.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3.321、328-329.
- [44]张觉.韩非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90.
- [48][50][52]黄信彰.专制君王的德行论:《韩非子》君德思想研究[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21、自序.vi、385-387.
- [54]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178.
- [55]王晓波.道与法:法家思想和黄老哲学解析[M].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32.
- [56][57]李宗定.老子“道”的诠释与反思——从韩非、王弼注老之溯源考察[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3、11、72-88.